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语言?文字?思维 / ◆ 刘大卫
日期: 04年06月4期
  日语由汉字和假名组成。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假名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假相对真,有假名则必有真名。真名是什么呢?那就是汉字。日本没有文字的年代,从中国引进文字,奉为正朔,以后随着文字的演变和简化,日本人把一些汉字转化成为假名,之所以称之为“ 假”,是因为有“ 真”汉字存焉。可见日本人当年对于汉文化应该说是满怀虔敬的。假名的出现,当然是为了便于传播,但是必须看到,简单并不是传播的唯一条件,文字的传播说到底是一个教育问题,仅仅简单不必然带来文字的普及。假名的好处还在于,它使得日语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种半拼音文字,虽然发音不够完备,但是很多外国的原文,对于日本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找出对应的汉字,只需要用假名来表达出相似的读音,就成为一个新的语汇,一个“外来语”,而且可以毫无阻碍地流行开去。
今天的日本社会生活中,“外来语”比比皆是,铺天盖地,汉字有渐渐走向式微的倾向。这也可以看作是日本始自明治维新的“脱亚入欧”的文化转移的一个必然结果。假名的好处在于:
  1.接受外来文化的新成果时,更直接,更没有损耗。比如personal computer,日本人的称呼是pasocon,这是一个外来语兼“造语”,是原来的两个英文单词合成的。至于多如牛毛的围绕现代科技的英语原文,日本人则全部用假名来标出发音,根本不会去费尽心机地从日语中找出对应的汉字来表示。这种原汁原味的语言引进,使得原文的含义在传播过程中没有任何损耗,没有任何歧义发生。究其深层,则是一种对原文的尊重和折服。
  2.语言的灵活,折射出的是思维和价值观的灵活应变能力。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其语言文字与思维方式,一定存在一种连续性,三者不可能是割裂的。语言文字的灵活,与价值观的灵活性紧密相连。大而言之,在近代日本发展过程中,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其一次次审时度势的能力,也应该与其灵活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仅举二例。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全面衡量世界局势,果断地与英国达成同盟关系,事实证明,这一步骤有效地遏制了俄国的势力,为日俄战争取得绝对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战以后,日本又正确地认识到美国的实力,转而跟随美国,从而使得国家的发展一路顺利。
  3.日本人的价值观是“崇拜强者,蔑视弱者”。这一点在其语言的引进中也有所显示。如今的外来语,几乎全部来自英语,面对世界列强,日本也仅仅把美国视为追随的目标,其它国家另当别论。讲英语是一种时尚,说外来语也带有一些崇拜美国的意味。其深层含义在于:我服美国,人家的科学技术就是强大,我们无条件地接受人家的成果,跟人家走。我自己的语言中没有这些词汇,我就生搬硬套地使用它们。
  中文最大的特点在于“ 固化”,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灵活性,一切新的科技成果,在中国的传播都会因此而打折扣。今天的中文里没有“ 外来语”,所以所有外语词汇,在进入中国的时候,都必须转换成中文。我分析其深层原因,也有一个民族自豪感在内:你进入我的语言系统,就必须用我的词汇来表达,以我为大。其实早年的中国也有少许“ 外来语”,比如“ 盘尼西林”“ 水门汀”等等,说明中文表达外来语,是有办法的,并非不可能。所以我估计把modem硬性翻译成“调制解调器”,其深层原因还在一个“ 民族自豪感”──不愿意使用外国话味道的语汇。对日本人来说,对外国先进的成果,首先是承认,然后是尊重并且折服,连语言文字都保持原汁原味;中国人则在所有的外国事物面前,包括在先进的科技成果面前,高高地昂起尊贵的头颅,并且宣称:所有文字进入我的国家,都必须转换成我的文字形式,因为这样可以满足我的虚荣。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655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