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生与死 / ■ 陈 骏
日期: 04年01月3期
  生与死,一个永恒的话题。2003年即将过去的时候,网上有好事者网罗了一张名单,列出了2003年去世的文化名人,长长一大串让人扼腕叹息,直到年末那张名单还在不断添加。那些文化名人对于我们这种凡人的成长曾经起过导航的作用,譬如,吴祖光,不仅他的戏文,他的处世为人之道更成为一种做人的标杆而难以超越。英若诚,我至今还记得二十年前看《茶馆》时的震荡,如今昔人已去,空余茶馆。
  文化名人是公众人物,其功过是非自有大众评说。我今天要说的是,在过去的2003年中,我远在上海的亲戚中也有两位老人过世,因此,生老病死也成为我在2003年的思考重点。两位老人非常平凡,一位是母亲的表姐,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以前在大上海电影院工作,我们小辈的也就一直称她为“大上海娘娘”,这样的称呼有些怪怪的,照例按辈份是应该叫她阿姨的,可见我们家是何等没有规矩。“大上海”整天看电影,说话也就时常带点台词或者流行俗语,加上她的丈夫是写戏的,因此他们家向来是非常热闹的。可是她家又曾一度门可罗雀,老公错划右派蒙冤二十年,两个儿子又先后走了一段弯路,我想,这些经历对于她的精神打击一定是痛心彻骨的。我听说“大上海”临终前的愿望就是许多亲戚多年没有走动了,要是有机会聚聚该多好啊,一个普通人的小小愿望而已。其实她还只有七十多岁,还很年轻,她的名字叫“美丽”,她死于平凡的绝症。我又听说几个后辈在追悼会上感叹平时是该经常走动走动,不能把追悼会作为一种聚会的形式。人的聪明之处在于思想时很容易想得穿看得透,而愚蠢的地方就是行动上往往会成为最为势利和短视的动物。
  另一位过世的长辈是刚过了百岁生日的“ 松江婆婆”。老人是我外公的嫂子,老人年轻丧偶守寡无嗣,我母亲辈都叫她“松江姆妈”的,到了我们这辈就尊她为“松江婆婆”了。老人一直寄居于一个远房亲戚家,帮着做点家务,那人家也待她如自己的长辈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相安无事。我印象中老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身体健康,很注意冬令进补注重养身之道,但是,我现在想起来,老人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她虽然认字,可是很少看报看电视,坚持早睡早起练身强体,这样的话,到了九十岁的时候身体外貌看上去还很年轻,脑子却明显不听使唤了,时而清晰时而糊涂的,她的小辈们最终决定把她送进了养老院。老人七十八十大寿的祝寿活动我是参加的,九十岁的时候,老人清醒时还会唠叨着要过生日,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没有满足一个老人普通的愿望。老人最后几年的生命是完全丧失思维能力的。我不知道她的长寿是幸运或者不幸,我总觉得她年轻时花大量宝贵时间打拳练功是不是一种用金银财宝换废铜烂铁的行为。
  此时,我联想起了一个笔名叫巴金的文化名人,百岁巴金的不幸之处在于他想活的时候不让他活只许他做鬼,他想死的时候又不让他死非要让他当神。我无意也无力推崇或者贬低一个文化巨匠的地位,我只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立场出发关注一个曾经给过我思想养分的作家的命运走向。我想说,关于生命意义的争议或者人生价值的分歧或许永远存在,其实答案是非常简单的:生的高兴死的开心。我还想说,给予生者一个微笑远远大于给予死者一滴眼泪的价值。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398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