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杨文凯:佐久间艇长的遗书
日期: 21年09月1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三家村 杨文凯

在近代史上,日本军队曾爆出多起灾难级事故,骇人听闻。比如日本陆军于1902年发生了八甲田雪中行军遇难事故,日本海军在1910年发生了6号潜水艇沉没全员死亡事故,都是源自疏忽、终于悲壮的惨剧——以上两起事故不是在战斗中发生的,均是在训练中祸起萧墙,最终震惊了日本乃至世界。

八甲田雪中行军遇难事故,发生于1902年1月。日本陆军第8师团步兵第五连队参与冬季训练,从青森出发向八甲田山的田代新汤进行雪地行军。因遭遇恶劣天气和暴风雪袭击而迷失方向,再加上装备不足、号令混乱等,最终参加行军的210名军人中有199人被冻死(包括6名获救后死亡者),酿成了日本冬季军事训练中死伤最多的事故,也是近代登山史上最大的山岳遇难事故。

1964年,当地记者采访了事故最后的幸存者,发表了《吹雪的惨剧》的报道,揭露出事故真相与人祸因素。1971年,新田次郎发表了小说《八甲田山死的彷徨》,迅速引发社会话题。1977年6月,东宝映画抓住热点推出灾难大片《八甲田山》,由森谷司郎导演,高仓健领衔主演,汇集了一大批代表性演员,成为日本电影史上不朽的名作。

陆军如此,海军也不让人省心。1910年,日本海军6号潜水艇沉没导致全员死亡事故,也是在训练中发生的悲剧。出人意料的是,这起沉没事故却因佐久间勉艇长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一封遗书而感动了社会,并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的一个模范。

近代日本海军的潜艇技术,是在霍兰潜艇流行后开始起步的。1904年6月,日本三井物产公司开始向美国电力船舶公司购买5艘“霍兰”型潜艇,并陆续组装完成。1905年10月,这5艘潜艇组成第一潜艇队成军。随后,日本引入霍兰潜艇图纸,川崎造船所在1906年底仿制出6号、7号潜艇,组成了第二潜艇队。佐久间勉就是6号潜艇的艇长。

1910年4月15日,日本海军6号潜艇出航训练,在山口县新凑湾的濑户内海进行半潜航训练。当时的潜水艇与后来的潜水舰不同,不能全部沉入水中。所谓“半潜航”,即指潜艇船身没入水中在水下移动,而上半部的空气导管露出水面。6号潜艇训练内容是在潜航状态下,使用通气管吸入空气,让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大幅提高潜艇的水下航速。

10时许,6号潜艇开始潜航。由于下潜深度过大,闸门阀链条拉断,后部灌水造成船体倾斜,潜艇无法浮上水面而下沉,导致佐久间艇长在内的14名船员窒息丧命。当时在附近观测的母舰“历山丸”过了一个多小时发现仍无动静,判断潜艇出事,遂展开救援。两天后发现14名艇员已全部身亡。

此前不久,英国海军潜艇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故。沉没的船体打捞上来后,当时艇内乘务人员互相推搡争相逃往出入口的地狱景象,令人目不忍视。然而,日本海军6号潜艇的内部场景令人震惊,人们在打捞上来的潜艇中看到,佐久间艇长在指挥塔下,乘务组员全体都整齐地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短短两天里,人们的情绪从忧虑转为悲伤,再转为感动。这起事件经过报道传遍日本,国民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佐久间艇长上衣口袋里黑色封面的笔记本。这是佐久间艇长在呼吸越来越困难的绝命前,用铅笔在39页纸上写下的975字的遗书,字迹潦草,内容却打动人心。4月20日,遗书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

佐久间艇长在遗书中记录了艇内的抢救行动:用配电盘供电,电灯熄灭,电缆燃烧,浓烈的汽油味使人呼吸困难,14时10分许(此处疑为笔误)潜艇沉没。在难闻的气体中,乘务组员手动操作抽水机,尽力排水。

佐久间艇长写道:因为我的不注意,导致贵重的潜水艇沉没,非常对不起。乘务组全体官兵都沉着冷静地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刻。希望这起事故不要拖延潜水艇的开发进程。

他表示,潜水艇组员需要挑选优秀的人员,所幸本艇乘组员个个忠于职守,非常满意。我曽告诫船员,“潜水艇船员要沉着细心,但是如不大胆行动则发展无望,所以不要过于细心而畏首畏尾”。世人可能因为今天的失败而嘲笑我,但我相信自己所言无错。

佐久间艇长最后拜托天皇和政府,为乘务组员的遗属们日后生活不至于陷入困苦而提供帮助,他还列举了两位恩师的名字,希望政府也能照顾他们老后的生活。

他最后写到,“每次出航,我都有死的思想准备,将遗言留在母舰桌子的抽屉里,这是个人私事勿须赘述,只请求田口浅见兄烦交愚父。12时30分,呼吸非常困难,曾企图排除汽油,但已无济于事。”

事故发生之际,佐久间艇长时年30岁,潜艇组员应该更年轻,且大都出身农家。潜艇在训练途中发生沉没事故,大家肯定努力使潜艇上浮,而在基本无望后乘组员没有人想着率先离舰出逃,而是坚守岗位完成职责终至缺氧窒息身亡。这样从容而悲壮的场景,给整个社会带来了震撼和感动。

当年的日本,没有对事故的抚恤金制度。佐久间舰长在生命临终之际,希望官方对部下遗属给予照顾,还不忘托付恩师的生活,被叹为“千古美谈”。日本报纸大肆报道,称之为“沉勇、修身的范本”、“潜水艇船员的楷模”。明治天皇向其家属送去了慰问金。东京朝日新闻为此募集了56000日元抚恤金,放在今天要过亿了。在福井县若狭町树立的“佐久间大尉生诞碑”,由元帅伯爵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挥毫题写。

直至江户时代,日本都把守护国家作为武士的专职工作;进入明治时代以后转为征兵制,才提倡全体国民都有义务守护国家的国民意识。6号潜艇的乘务组员都是来自农家的普通人,但他们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却集体选择了视死如归的方式,不仅感动了日本社会,也在国际上获得了积极评价。

6号潜艇沉没事件发生在明治43年,也是自然主义文学流行于世的时代。人们崇尚个人欲望,毫无节制、毫无保留地流淌为小说文字,成为潮流,获得读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6号潜艇因事故沉没而导致艇毁人亡确是悲剧,而乘务组员临危无惧、忠守岗位的故事则激起了社会思考。

事故发生后,文豪夏目漱石在东京朝日新闻上发表文章《文艺与英雄主义》。夏目漱石说:言必称自然主义的人是不屑于描写英雄的,因为这种人和事在20世纪不会再有了,但是佐久间艇长等人的悲壮行为如何呢?漱石介绍了英国海军的事故,讲述了在面对绝境时人类强烈的自助本能绝对超越了义务和责任心。但是,佐久间艇长等人的行为也是一种真实的人生。这种以履行责任和义务为优先的自觉选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英雄主义。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的壮烈和崇高,确实打动人心。

夏目漱石的观点,或来源于风靡一时的英国托马斯・卡莱尔的英雄主义崇拜,强调了以个人心灵道德为核心的英雄主义的文化立场和道德理想,为佐久间艇长的社会偶像化推波助澜。与佐久间艇长基本同龄的著名女诗人与谢野晶子,也被这个壮绝的故事深深打动。与谢野晶子在杂志《精神与修养》(明治四十四年五月号)上发表了《佐久间大尉哀歌》,她先后为悲壮赴死的乘务组员们共写了15首哀悼的诗歌,表达了知识界的关注程度。

有关6号潜艇沉没事故的研究,在战前有和波丰一撰写的《第六潜水艇遭难颠末记》(海军省教育局,1926年) 、法本义弘撰写的《正传佐久间艇长》(国民社,1944年),成为基本文献。前者详细讲述了事故发生的原委和状况;后者主要引用并保存了事发后的各种报纸、杂志的报道,犹如一部资料集,目的是避免“艇长的偶像化”。不过,佐久间艇长的遗书作为日本海军的象征性美谈,一直发挥着启发国民意识的作用,在战后也是如此。

6号潜艇沉没是一个挫折,却阻挡不了海军发展的步伐。1915年8月,事故发生时的海军基地吴镇守府司令长官加藤友三郎中将没有受责,反而升任海军大臣。在其任内,1917年度取得预算建成“八四舰队”,1918年度正式通过了“八六舰队”的计划预算,1920年终于获得梦寐以求的预算案建造“八八舰队”,海军迎来了顺风满帆的时代。加藤友三郎生前授海军大将(殁后追赠元帅衔),并出任日本第21代内阁总理大臣(1922年6月12日-1923年8月24日)。

但是,日本海军没有吸取6号潜水艇沉没悲剧的教训,其后依然事故频出。1923年,第70号潜水舰、第26号潜水舰连续发生沉没事故。1924年,第43号潜水舰又发生事故,在训练中与巡洋舰相撞,沉没在水深50米的海底。当时已知舰内还有很多乘务组员,却没能实施紧急救援作业,致使全员窒息身亡,酿成了6号潜艇事故之后的又一大悲剧,此乃后话。

6号潜艇沉没后,佐久间艇长的遗书和艇员们的故事,在极限状态下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姿态,跨山越海,感动世界。在美国议会大厅里,有十面巨大的玻璃橱柜,存放着展现人类伟大精神的行为准则、文化楷模、道德榜样的事例。第一面橱柜内陈列着《独立宣言》,第四面橱柜中陈列着佐久间艇长遗书原件的复制品,并添附了英文翻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设置了镌刻有佐久间艇长遗言的铜板,即使在珍珠湾攻击后也没有撤掉。

6号潜艇沉没事件发生在日俄战争结束后5年。当时俄国的报纸都转载了路透社的新闻,很多人对佐久间艇长及其部下所展现的行动和精神表示感叹,认为这已经不限于海军军人的责任感,而是在极限状态下的人性的象征。

英国海军把佐久间艇长的遗书载入了海军教科书。在伦敦南部的皇家海军潜水艇博物馆(Royal Navy Submarine Museum),在一楼资料馆内专门陈列了佐久间艇长遗书的复制品。1987年以来,驻日英国大使馆的海军武官每隔两年,就要在日本各地(吴市、岩国市、若狭町等)参加慰灵祭,并发表纪念演说。

事故发生后,受到佐久间艇长遗书的强烈感染,当时的德意志和土耳其的国王、意大利的大臣等各国代表都相继表达了悼意。佐久间艇长的遗书和故事经久传播,已经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产。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19434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