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杨文凯:莫愁
日期: 14年12月2期

—— 重新认识吴清源的富士见静养和写作

三家村 杨文凯

吴清源与木谷实对弈“镰仓十番棋”,揭开了波澜壮阔的番棋时代。

  “围棋,据说在中国远古神话时代就有了。围棋被称为‘神技’,确实如此。邃远幽玄,越窥探越觉得围棋的天地弥深弥广。像我这样凡庸的脑袋看来,只能认为围棋是神的创造。”——以上是昭和棋史上最伟大“天才”吴清源对围棋的解说,源于他在1937年山中静养时写下的长篇随笔《莫愁》。

  少年吴清源自1928年赴日以后,经历了挑战和胜利的第一个十年,在日本棋坛立足后迎来了个人围棋生涯的第一个高潮:18岁创下全年44胜5败的最高胜率纪录;19岁与木谷实对局弈出举世瞩目的“三三、星、天元”新布局,带动了围棋布局革命。1937夏天, 时为六段的吴清源因劳累过度患上肺结核,遵医嘱来到风光秀丽的富士见高原疗养所调理静养。

  那一年,吴清源置身于富士见高原的茫茫原野中,每夜感受着绵绵不绝的虫声的滋养,时或在露台上沐浴清冽的满月之光,遥望着凄寒默然的顽强保持着远古姿态的八岳西侧赤壁,然后回到寝室里信手翻阅《书经》和《神仙通鉴》,眼前浮现出史前中国的幻想场景。

  在回避了艳华缭乱的现实世界、心中了无牵挂的那一段时间里,吴清源对围棋与人生做出自由畅想,写下了他对围棋的理解、身为棋士的自我认知,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哲学性思索。这种思考的精到和深广远远超出了一位24岁年轻人应该具有的成熟度,在职业棋士中殊为罕见,也为吴清源在此后30年里大鹏展翅、铸就伟业奠定了超越同侪和常人的思想起点。在此前后写下的“望乡”、“莫愁”、“棋清谈”、“旅”、“身边杂记”、“书物”等一系列随笔,于1940年由天元社结集出版, 书名题为《莫愁》。后来,吴清源在严酷而忙碌的奕事间隙,又补写了几篇。中央公论社在1954年出版增订本,收录了吴清源的所有散文。

  挚友川端康成为《莫愁》卷首写下了“印象”一文。文中引用《近思录》的话,精炼概括了吴清源严谨的棋艺观:日新者进,反之则退。他说:“棋士著述随笔集,在现代毫无先例。这本书讲解了一介棋士的禀品和教养,无疑会博得世人的赞叹,而且更阐明了棋心的精髓,必定会带给棋界巨大的惊喜。”川端康成推崇道:“吴清源七段被称为是棋圣秀策以来,一百年或二百年间不世出的名棋士,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天才诞生的源头所在。当然,这一卷书不仅是棋道之书,更是广义的艺道之书。”素未平生的吴清源给川端康成留下的印象是,一个天才,一个艺术家,一个睿智的人。他说:吴七段经常说“天”,他那高蹈神游、深具宗教感的内心,在随笔文中不时表现出来,这就是他成为飘渺而清冽之人的所以由来。这位天才艺术家出生在中国,成长在日本,作为“天惠”的象征值得我们尊敬。

  富士见的静养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吴清源辉煌的围棋生涯中却是绝无仅有、不可或缺的补给期、涵养期、内省期、升华期。在这段时间里,青年吴清源对围棋的认识从实战中获得解放,从博弈上升到了美学。围棋不再是雕虫之技,杀伐之术,而是自然之道、调和之美。吴清源在“望乡”一文中开门见山地写道:“每天,我都尽量让自己不去做、不去想任何事情,放任自己漫不经心地生活,我想放松自己就是最好的治疗,以前我总是完全沉浸在围棋的世界中,没日没夜。满脑子都是布局、着子、复盘、研究。像这样如此地放松,从围棋中彻底解放出来的这份轻松惬意,就好像一匹负重上山的老马,突然间卸去重负,放纵于原野之间一样。”

  在高原静养期间,一位友人为爱读唐诗的吴清源送来了佐藤春夫翻译的《车尘集》,收录了六朝至明清的历代女诗人数十篇作品。书名取自《楚小志》的一联:“美人香骨,化作车尘”。吴清源被明代女诗人纪映淮的一首诗深深吸引:

  杏花一孤村,流水数间屋 。
  夕阳不见人,牯牛麦中宿。

  这首诗让吴清源想起了故乡的风景,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佳品。他在《莫愁集》里说:“棋与诗虽然不同,但棋也存在美感。每当自己打着前人棋谱时,很多次情不自禁对棋局的美感赞叹不已。不仅仅是围棋、诗,还有其它更美好的东西,我为此豁然开朗。”在奕棋中看到了诗意,体会到围棋的至美,这成为吴清源棋艺实践的独特见解,也为日本围棋讲求棋道美学提供了示范。

  吴清源14岁到日本,在职业生涯中出道很早,他的思考和冥想往往超越同龄人,进入到宗教层面。他在《吕祖全书》一文中提到了宽四尺有余、纵一间半的书斋,深以坐拥书城为自豪。吴清源21岁时,曾遵照神的启示放弃过棋赛,开始了宗教的体验之旅。他不仅读了儒教、佛教、道教的经典著作,还读了中江藤树、王阳明、程子、陆象山、周濂湲等人的著作,特别是道教的《吕祖全书》成为最爱之一。

  为了彻悟大道,他一生都孜孜不倦地追求道教。父亲去世后,吴清源在13岁时去占卜,得到了预示着命运转向的好辞,后来想起来都有奇妙之感。母亲告诉他,当年占卜得到的文句是“山穷水尽疑无路,风送帆来又一天”。对于非常贫困的吴家来说,这似乎暗示了吴清源即将渡海赴日、开拓新天地的前景。他视之为“神灵之业”。

  事实上,吴清源是传奇的大棋士,也是执着的信仰家,这两个侧面合而为一,才是真实的。吴清源终生追求围棋的调和之美,强调棋士的修养之要,晚年建构“21世纪围棋”大格局,抛弃功利性,提倡艺术价值,并希望通过围棋实现世界和平,这些均与他将《易经》的阴阳调和、变化无常的思想引入围棋,同时精研心灵学不无关系。他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命哲学,揭示出围棋的高远境界。

  吴清源是为棋生、为棋死的天才,曾自谓“100岁之后我还要下棋。200岁之后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最终一语成谶。围棋是他的天职,在世间走过一生,生命流程中总是闪动着不可思议的灵光。他在棋盘上精准研判了胜负,在棋盘外更明确预测了日本围棋的未来,那是一位24岁棋士的洞见,令人称奇。吴清源在“莫愁”的望乡篇中指出:

  “日本棋界今后将进一步发展而热闹起来。现在,藤泽四段和年轻的新进棋手不断涌现,十年二十年之后,会迎来超越现在的黄金时代。在此,更令人感到兴奋的是棋士生命的延长,三十年、四十年都可以轻松地下下去,因为岁数越增长,棋风会越成熟,心里真是有底气。假如15岁入行,到65岁一直面对棋盘,那么可以享受50年的棋道之乐,与棒球和拳击选手相比,棋手的职业生涯是不可比拟的长。一想到我今后还有40年可以追求精进,不用说心里感到非常充实。现在,日本棋界还没有人赢得八段荣冠,七段六段的棋士必须以此为目标加强学习,总有一天达成目标的人会出现的。”

  历史的走向,印证了以上的展望。年轻的吴清源在富士见静养期间已经看清了未来50年日本围棋发展的正道,而他自己一马当先,当仁不让地成为新进棋士军团的领军人物,成为昭和棋史的象征。1953年,川端康成对39岁的吴清源做了数日贴身采访,写出了著名的《吴清源棋谈》。而早在15年前,24岁的吴清源就亲笔写下了许多成熟的想法,其视野之广、思考之深、学识之厚、文笔之美,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莫愁”源于南京莫愁湖的传说,吴清源通过文字向日本人讲诉了这个凄美的故事,并引用为文章和书的标题,被解读为表达了强烈的“乡愁”。

  无疑,富士见之养和“莫愁”的写作,对于吴清源本人至关重要,那是未来的“昭和棋圣”调养身心、整理思路、轻履远行、大步再出发的必要过程;对于近现代围棋发展史更是别具意义,那是天才全面绽放前的整装,是涵养天地积聚能量后的涌动,是吴清源时代悄然揭幕的前夜,是一支响箭射向黎明天际的号角。

  下得山来,回归棋坛,25岁的吴清源旋即与木谷实展开了首场十番棋对决。未来15年,吴清源将迎来“悬崖上的白刃战”,以绝壁格斗的方式,凭一人之力击败日本所有一流棋手——新时代的晨钟敲响了,新的神话就要诞生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15657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