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云烟之国(下) / ● 依 茕
日期: 03年07月2期
  中国与日本虽都自然崇拜,但日本更加感觉化、情绪化、湿润化、纤细化,而中国更加形而上学化、宗教化、抽象化。中国由於不透明的自然风土,易产生一种“ 中国式的呆恍”的精神麻痹症,换而言之 一切思考停止,时间感觉漠然,物与物无一定境界划分线,主客对立朦胧,在无我的状态中,在大自然无秩序的混沌中形成“ 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的浑一世界观。这也是儒(尘埃的世界)、佛(青天的世界)、道(云烟的世界)三教鼎立的基盘。儒教的入世、道教的遁世、佛教的出世,在中国的空漠、模糊的自然空间中,容易陷入精神昏睡、无感动的风土中,有三类共存的条件:一是顺其自然风土,停止思考,让精神混沌朦胧化。二是与自然消极抵抗,智慧地“ 豁然开朗”、“ 恍然大悟”的纯粹澄明精神法。三是处於前两者之间,常识性的生存法。即最初以云烟世界为基盘的老庄、道教的自然随顺法,其二以青空世界为基盘的佛教,禅的觉醒法,再其次是以尘埃世界为基盘的儒教的理性的中庸的活法。
  追求朦胧美、神韵说的中国艺术论给诗歌、戏曲、小说带来了极大的云烟影响。中国明清时代的戏曲、小说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没有古典现实主义,而是梦幻的、非现实的。缺乏登场人物细腻的心理描述,多半沉迷於幻晕的、暧昧的、朦胧的“梦”境中。叫“梦”的小说题名也特别多,如《南柯梦》、《黄粱梦》、《临川梦》、《扬州梦》、《红楼梦》、《生花梦》……尽管唐代传奇小说重视事实性、现实性,但是中国的戏曲、小说中没有产生近代现实主义。其理由有中国前近代性停滞等问题,但归根到底中国有产生“梦物语”的风土,虚假与真实、梦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生者与死者、今生与来世、天界与地上、神仙与人间、人间与异类等境界由於尘埃、烟云朦胧茫漠化了。与西欧世界截然不同,明清小说的《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中的幽灵谭、动物谭、妖精谭不仅如此,《水浒传》、《红楼梦》、《三言两拍》等作品非现实、幻想的、迷信的成分很大。更不用说《西游记》中道教成分,云气弥满了。
  中国的山水画、尤其是水墨画,其画法强调明暗、浓淡、晕染、翳影、渗透的感觉最适合中国的自然风景,虽然欧洲中西部冬天的风景画也厚云低垂,但是地表仍然颜色鲜明,物体轮廓清晰可见。欧洲的风景画除了一部分印象派绘画,描写的物象清楚,天界与地界分界明显。而中国画由於大气混浊,不透明,山川树木形象不清,讲究“烟峦云岫”。乾隆皇帝看到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写实风景画就觉得轮廓过於鲜明,没有中国画的“ 馀白”部分。而这“ 馀白”正象徵了中国自然空间的朦胧性。所谓著墨之处为实笔,不著墨之处即云气,此为虚中之实。米芾、米友仁父子全力注重云烟的表现,韩拙有“大气远近法”理论。
  中国古代建筑中普通民家的屋顶多为直线,但高级邸宅、庙祠宫殿多为曲线翘式。用△凰、大鹏、白雉、飞龙等灵鸟之翼表现对神仙世界的憧憬。从基於儒家学说的礼制建筑,如宗庙、社稷、明堂、辟雍、学校、钟楼等为主流的建筑渐渐地向道、佛的宗教建筑、如道观、佛寺、庙宇等带神秘性飞翔感、上升感的建筑盛行。表达了翘望神仙、希求仙界的朴素感情。
  自然,中国人的气质与中国的风土紧密相关。比如,欠缺遵守法令的精神,“ 马马虎虎”、“ 不要紧”、“差不多”、“没关系”的大大咧咧的生活态度,缺乏公共心、平等精神,汉语中夸大表现(血流成河、白发三千丈、怒发冲冠、一发千钧、燕山雪花大如席、胆大包天、气吞山河……),均与大气的朦胧性、云烟的隐蔽性有极大关系。正如中国人比起樱花的淡红,更喜欢桃花、海棠、牡丹等火一样熊熊燃烧的颜色。
  中国《汉书.地理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常亡,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於乐”。言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一之至中和,然後王教成也。即所谓风,乃是刚柔缓急,即特定区域内的群体性格,而俗则指好恶取舍,习惯性的行为。民风之形成受自然条件影响,而民俗则是社会之约定,两者之间,风为本,俗为末。近年中国从文化语言学、文化地理学上研究中国文化的著述已不少,从风俗、民俗研究国民心理与气质的单篇论文已出现,但是真正从自然环境、气候风土考察中国文化的诸侧面,尤其是从“云烟”二字独特地切入,通读合山究的著作,感觉到他并不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他的“云烟说”也不牵强附会。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117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