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综合杂志的终焉
日期: 08年11月1期

■ 李长声

朝日新闻社的月刊杂志《论座》发行了2008年第10月号后关门大吉,而讲谈社的《现代》也宣布2008年到头就寿终正寝。叩其事由,都说是印数少,难以为继。据日本杂志协会公告,《论座》印数为2万零4百册,估计充其量卖掉1万。它鼎盛时达到过37千,上世纪60年代《现代》曾印行36万,如今跌到8万多,一年下来日元赤字一个多亿。

大约美国从上世纪40年代,而日本从60年代,杂志出版的立足点转移到广告载体的功用上,一种杂志就好似器皿,是用来盛广告的,这个碟碗不行就再换一个,创刊与停刊如同走马灯。据出版科学研究所统计,20081月至5月停刊75种,而创刊为79种。你方唱罢我登场是正常现象,为什么《论座》《现代》停刊却格外引人注目呢?

像《论座》这样的杂志,日本称之为综合杂志,主要的同类杂志有《文艺春秋》《诸君》《正论》《世界》等。内容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到文学,乃至漫画、八卦,无所不有,就好像日本便当,各种吃食摆满一盒子。日本人常说,综合杂志为日本所特有,世界上独一无二,那倒也未必,但可能哪里也不像日本竟这般定型,而且由此类杂志群构成日本的志论坛,纵论时势,引领思潮。所以,综合杂志也叫论坛志——硬要翻译的话,大概相当于中国之所谓舆论阵地,三个女人一台戏,七嘴八舌,现而今《论座》《现代》接踵停刊,彷佛这论坛崩塌了一角,兹事体大。

杂志这种出版样式起源于法国,日语的杂志一词是magazine的译语,1867年创办的《西洋杂志》为日本杂志之始。它基本是翻译荷兰杂志上的东西。仿照西欧,日本杂志一般也跑马圈地,分为评论杂志与文艺杂志,1874年福泽谕吉等创办《明六杂志》是前者的雏型,1885年尾崎红叶等的《我乐多文库》是后者的滥觞。1887年德富苏峰创办《国民之友》,当初是评论杂志,后来也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刊载二叶亭四迷等的小说,始作俑综合杂志。至于为什么,是因为要追赶西欧,从政治、经济到文学,什么都要学,恨不能一本杂志把整个西欧都搬来,包罗万象。作为追赶西欧的工具,综合杂志胜似江户年间的大八车(排子车),拉起货来一人能顶八个人。以司马史观噪世的小说家司马辽太郎说过:综合杂志在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日本近现代史。

《国民之友》起初标举平民主义,日清战争(甲午战争)后转向,鼓吹国权论,背叛反政府立场,遭读者唾弃,草草收摊。同样是1887年创刊的《反省会杂志》本来是主张禁酒进德的宗教性杂志,两年后更名《中央公论》,变身为评论杂志。大正时代(191126)泷田樗荫就任编辑长,提倡民本主义,并刊登文艺作品。大正时代是城市文化的时代,言论自由,出现了宣扬社会主义思想的激进杂志《改造》。它登载志贺直哉的小说《暗夜行路》,《中央公论》便发表岛崎藤村的《黎明前》对抗,竞争销路。1923年创刊的《文艺春秋》迄今仍倚重文学,一年十二期,有六期发表各种文学奖项,尤其是芥川奖,3月、9月各一回,近来被批评搞奖不是为文学,而是制造话题,增加印数。

大正浪漫好像被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摧毁,落入了镇压言论的时代,综合杂志首当其冲。原先这类杂志是叫作高级杂志,军事当局对杂志出版进行管制,加以分类,启用了综合杂志的叫法。1942年《改造》刊登文章赞美苏联、批判政府的亚洲政策,被当局追究,殃及整个新闻出版界,六十来名编辑、记者锒铛入狱,有四人拷打致死,史称横滨事件。已走上不党不偏路线的《中央公论》也跟著停刊,《文艺春秋》又退回问世之初的文艺杂志。

战败投降,被美国占领,1946年《中央公论》复刊,岩波书店创刊《世界》,标举作为综合杂志,不效仿媚大众、追流行的百货店式陈列。刊登丸山真男的名文《超国家主义的逻辑与心理》,论说天皇制,指出日本是超国家主义,国家主权被精神性权威与政治性权力一元化占据,此论一出惊天下。而后《世界》又举起和平大旗,独领战后思潮,展现一片所谓进步文化人的阵地。直到1960年掀起史无前例的群众运动安保斗争,日本可算是反思的年代,《世界》为大学生必读,印数遥遥领先于《文艺春秋》。或许那时有点像社会评论家大宅壮一所嘲笑的,日本的思想家就是外国各种思想的倒爷。60年代闹学潮,当然也撇开了主要由旧帝国大学毕业的知识菁英把持的既成论坛,但是跟中国红卫兵傻傻地手捧红宝书、心向红太阳不同,日本大学生是右手拿著《朝日加那尔(journal)》,左手拿著《少年马伽劲(magazine)(这个口号想来是模仿波斯诗人OmarKhayyam的诗句:右手教典,左手酒杯)。《少年马伽劲》是讲谈社的漫画周刊,《朝日加那尔》是朝日新闻社1959年创办的周刊杂志,以报导、解说、评论为宗旨。1970年第二次安保运动以失败告终,社会动荡,但经济自顾自地飞速发展,1979EzraF.Vogel出版《日本第一》,震撼美国。时不利兮,《朝日加那尔》褪变亲左翼色彩,却难挽颓败之势,1992年停刊。继承其衣钵的其实是《周刊金曜日》,以监视权力为己任,印数3万,其中2万是订户。

经济大发展,听厌了的进步、革新云云逐渐失语,而东西方冷战终结,更像是过了惊蛰,保守的、右派的综合杂志跃然而起。产经新闻社相信右手拿《正论》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在左派全盛时代的1973年创刊《正论》,以亲美反共为基本方针,给右派、鹰派文化人提供阵地,现今印数8万多。《诸君!》是文艺春秋出版社的月刊,创刊于1969年,一向拿朝日新闻当靶子,但时而也允许异己论客登场,比同一战壕的《正论》开明些,印数约7万。似乎憋久了,得志便猖狂,这些杂志有一点聒噪。靖国神社问题是一大主题。或许需要假想敌,很爱拿中国的经济发展说事。例如2005年创刊的《WILL》,编辑长是主编过《周刊文春》的花田纪凯,去了一趟中国,就要这么写一句:去哪里人们都生气勃勃,看来中国崩溃还需要一点时间。

1995年朝日新闻社创刊《论座》,与《世界》(印数估计还不到1)同属自由主义杂志,与保守派对垒。综合杂志是出版社的招牌,在社内独立核算,但《论座》历时才十馀年,还不能像《世界》那样,人们看到名称就想到朝日新闻社。近年它奉行实证主义,采取中间派立场,对小泉的构造改革也予以一定的评价,结果却遭到左右两派的夹击。

综合杂志大都是月刊。日报有速度,周刊有深度,而月刊的高度是阳春白雪,一般民众不要看。电视媒体普及后,综合杂志仍然很风光,恐怕而今也不能过多地怪罪网路及手机,原因更在于自身。诸如当今读者需求细分化,综合杂志却囿于综合,而且论争常常与实际社会脱节,令人有书生空议论之感。杂志没个性,那就更怪不得读者不忠实。

相对而言,《文艺春秋》向来稳健,也较为超脱,很有点老大的派头。1974年刊载立花隆和儿玉龙也的田中角荣研究,导致这位高小毕业的总理下台。20043月号发表少女获得芥川奖的作品,一印再印,印数将近一百二十万。综合杂志里大概只有它一枝独秀,发行六十多万册,其馀都在那儿赔本赚吆喝。一种杂志往往只属于它创刊时的那一群读者,即便稳定,却也在自然减员。固守阵地很悲壮。《现代》也好,《论座》也好,撤离了阵地,编辑们一定又绞尽脑汁谋划新杂志,指望能跟上时代,贴近生活,拉来广告,也拉来读者。

《中央公论》是日本寿命最长的杂志,已延续一百二十年,其间几经易主,现置于读卖新闻社伞下,印数为41,633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8863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