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泠□子
1.傅斯年一生壮举为:办《新潮》、火烧赵家楼和创建史语所。
2.1935年,聂耳于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溺水身亡。3年后,友人张天虚将其骨灰奉送至死者故乡昆明,葬西山碧鸡山麓,徐嘉瑞撰碑文:“划时代的音乐家聂耳之墓”。1954年,墓园重修,郭沫若题碑文“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并撰墓志铭,中有“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句。1963年,日本于聂耳遇难地重建“耳”字形花岗石纪念碑,由郭沫若题“聂耳终焉之地”,秋田雨雀撰碑文。
3.诗人、翻译家梁宗岱弥留之际,发出雷鸣般巨吼,声震屋宇。
4.胡适说: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
5.1935年,聂耳在东京见到林林,说:“我用4个耳朵探访你这4个木头。”
6.宋美龄长寿秘诀是,一生坚持灌肠和按摩。
7.中国教授之上有“博导”赘称。启功讽之曰:“博导拨倒,我是拨倒,一驳就倒,不拨自倒。”
8.1999年11月,董健教授在纪念闻一多诞辰百年学术会议上说:“闻一多在黑暗的年代被杀害,倒下的是肉体,站著的是精神。而我们这一代活著的知识分子,恰恰相反,肉体是站著的,精神却往往部分或全部倒下去了。”
9.1929年,清华研究院师生在校园为王国维立纪念碑,梁思成设计,陈寅恪撰文,林志钧书丹,马衡篆额。碑文中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句,为古往今来学人之鹄。
10.邓拓咏兰诗:“天涯何必定同心,一卷离骚到处吟,行看江南春草绿,莫愁空谷少知音。”
11.邓拓和吴作人相友善,二人常在一起谈诗论画。邓抱恨死于文革,其妻丁一岚将邓所绘《芦雁图》出示吴,请吴为之配诗。吴追忆往昔,感慨系之,题曰:“移灯评字画,对语见丹心,寒夜燕山事,犹闻隔世音。”
12.1931年,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他在就职演说中指出:“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他的名言是:“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