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故乡的尴尬
日期: 05年05月3期

  ■桴浮海
  我的故乡是吉林省,精确地说与响铃公主是同乡。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介绍自己的家族渊源时,总喜欢介绍祖上如何显赫,或自己曾是某某人的第几代嫡孙,即便是历史上的一大恶人,也会因其名气而在今天沾染些许光彩──毕竟是有史可查、有据可考的。
中国人很注重传统,我也不例外。但东北或者说我们吉林省版图内小小的公主岭市能让我找到文化的精神支撑点太少了,只有一位或许有些历史蕴藉的响铃公主,给我些微茫的的寄托。
  响铃公主,历史上却有其人,而且,这段历史并不久远。这个蒙古族的爱情故事曾被拍成电影《玉碎宫倾》,我没有必要再陈述这个故事的梗概。当然,现在,玉早已碎,沉睡在一个荒凉的山岗上,而宫也已连一块基石都找不到了。
  我因这个历史的因缘拜谒过公主墓。不去还好,去过后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是那种荒凉,那种被世人萎弃的荒凉,无法言说。当然,再多情的人也不会再去为遗失在历史中的悲壮爱情而感喟,但这段故事乃至响铃公主的美艳鲜活在每一个公主岭人的表情的时候,哪位听众会想到,响铃公主早已很孤单、很寂寞、很失落,原来,铭记她传说的公主岭人就是这样纪念这位公主的。
  中国人很重视精神世界的传承,但至少要给抽象的精神一个物质栖息地吧。
  响铃公主墓是这块土地最近的、最亲切的文化痕迹了,我却触摸到了我们故乡心灵的荒芜。
  记得在小学课本上就读到过: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是的,因为历史太悠久了,即便是历史上的北方再贫瘠、再荒凉,文化或者文明还会在不经意间撒下零零星星的无法深入详实考查的历史残痕。这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历史文化,在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广袤和深邃中,是暗淡得不能再暗淡的星光,难怪被当地人几近遗忘了,也许是面对中原文化的厚重而羞涩罢。
  我真的茫然了,不知道我们是真的尊重历史、珍视历史的传承还是无情而冷酷地遗忘──有些历史遗迹真的因我们的轻视,几乎成为遗迹的可能都已不在,它正被粗犷的东北人悄悄抹去。
  公主岭市秦家屯镇有座古城,据史料记载,曾是金兀术的妹妹镇守。大约在二十年前,夯筑的土城墙依旧威严,三道深深的护城河依稀可见,曾挖出过陶罐、古钱……但是,凡是人力所能破坏的都破坏掉了,该散失的都散失了──如果散失到民间而被珍藏,或许是最幸运的文物了,但结果却未必如此。
  公主岭市二十家子镇,也有些历史遗迹。在建国初期,曾完好地保留着满族文化的遗址,如柳条边,现在还隐约可见。那座气魄宏伟的寺庙在文革时期被拆得片瓦无存,已经没有必要发出一丝的呻吟了,政治力量在历史中毁灭历史已经是太平常的事了。我所惋惜的,是一座有200多年历史的地主庄园,青砖碧瓦,雕梁画栋,气派非凡。这个大宅院是现在的中学所在地,尽管它的建筑风格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要求,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毕竟要靠遗迹来见证,我没料到,在人们最珍视历史的时代,在完全有能力保护历史遗迹的时代,它被夷为平地!我很遗憾,没有拿来一块完整的屋瓦,记录这段离我最近的历史。
  还有,在这座小镇东南的山顶,挖掘到石器时期的墓葬,石斧被博物馆收藏,三块厚重的石板被零乱地丢弃在荒草间。也许,它的使命就是卫护这点文物,它该死去了。
  ──谁说我的家乡没有文明!只是我们太不重视它了!
  真的不重视么?未必!我曾接到这个小镇有关领导的邀请,要我立足于现有的自然景观,为这个小镇杜撰些传说,然后再修建些“历史遗迹”,准备兴建旅游点……
  我真的无话可说。传说可能是杜撰的但历史不是;建筑可以成为遗迹但遗迹绝对不能重现建造!如果要建造又何必毁灭?
我站在忽啦啦的东北风中,真的找不到故乡的文化起点了,这是我故乡的尴尬,更是这块土地子民的尴尬!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143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