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
周水明决定走这步险棋,是为了能拿出一份过硬的业绩,以证实自己的能力。他到这家记者站应聘,司站长翻看了他交上的厚厚的见报稿剪贴本,并对他进行了面试,答应把他留下试用。司站长有言在先,试用期为三个月。在此期间,如果他表现出有足够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在报上发表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稿子,记者站就与他正式签订聘用合同。目前试用期已经过去两月有余,他心里一点也没有底,吃不准司站长对他印象如何。在这两个月来,他已经发表了近二十篇稿子,而且每一篇都把司站长的名字排在前面。他每天早早就到办公室,打水、擦地、抹桌子,甚至帮司站长泡茶挂衣服,但司站长依旧不冷不热的,不知道对自己到底能打几分。这天晚上,实在忍不住的周水明买了两瓶酒送到司站长家里,诚恳地征求站长对自己的看法,于是司站长说:“ 既然立志要当记者,就不能满足于发表一些豆腐块文章,只有写出有分量的报道,才能在新闻行业站住脚。”就是这句话,让周水明决定到小煤窑去卧底,写出黑心窑主剥削劳工的报道。第二天一上班,他就把自己的决定对站长说了。司站长说:“ 这两点你一定要写下来:一是记者站没有要求你去小煤窑卧底采访,是你主动提出来的;二是你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自己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
周水明回到家,把自己打算卧底的事说给妻子,并让妻子给自己找了一套又脏又烂的旧衣服旧鞋。他说:“ 十天之后,我若是不回来,你就到记者站去找司站长了解情况,必要时让他到公安机关报案。”然后把自己的手机、记者证、真的身份证等锁进一个小包里,扛着一床烂铺盖就到了县里的长途汽车站,因为这里是小煤窑招民工最集中的地方。当天他和一个长着兔唇、名叫李正东的小伙被一男一女两个人贩子带上了长途汽车。车开了六个多钟头后,天已经黑了下来。那一男一女又和他们坐一辆带斗子的机动三轮车颠簸了很久,在一片狼狗的狂吠声中,他们终于到了一个很深的山沟里。一路想观察地形的周水明,此时已经彻底不知道自己究竟被带到了什么地方。那对男女把周水明和李正东交给煤窑的齐工头,并从齐工头那里领了一迭钞票走了。齐工头叫来一个叫“二锅子”的打手,押着两个人去了一个挤满了民工的住宿窑洞。令周水明想不到的是,当天晚上,他首先受到的却是由老毕为首的一群民工的欺负。那个蛮横刁野的老毕满口脏话,甚至对着周水明的行李尿尿……这实在超出了周水明的想象。他以前总把到小煤窑打工的人看成受苦的对象,在他设想的那篇报道中,他是打算为他们诉说痛苦的。没想到刚到这里,自己首先受到的却是他们的欺负和排斥,这样的素材让他都不知道该怎么用。但为了搞明地下小煤窑的真相,周水明还是坚持留了下来。
小煤窑的条件简直就像是地狱,除了危险、超体力劳动、监工的打骂外,周水明还要受同是苦力的别的窑工的欺负,但他像宣誓一样在心里对自己说:“ 一定要有耐心,至少要在窑下坚持三天。三天之后,你体验够了,就可以想办法离开煤窑,回到城里去。”可第一天干满十二个小时倒班的时候,周水明回到宿舍时脑袋轰地一下就大了:他的铺盖被人从编织袋里掏了出来,胡乱地扔在铺上,而他装着手机、记者证等重要物品的那个手包早就没影了!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又在他眼前发生了一件让人心惊的事:老毕试图逃跑时被发现,齐工头让打手们摁住他,说:“ 给他打上记号,看他往哪里跑。”打手们便将一块煤铲烧红,要烙到老毕的脸上。没料到平时蛮横的老毕此时像个摇尾乞怜的狗,竟然要求自己来烫……周水明的手包当然也是齐工头搜走并打开的,但他没敢妄动,而是把包送给了小煤窑真正的老板国矿长,等他来亲自定夺。第二天,国矿长就坐着一辆红色轿车来了。国老板对周水明热情异常,不但整治了一桌酒席招待,而且暗示要送五千万钱给他。但等饭后周水明回窑洞收拾行李后,来接他的人却变成了“ 二锅子”和齐工头。周水明有些惊讶:“国矿长让你们俩来请我上车吗?”齐工头笑了:“ 上车?还上轿呢。”说罢就让几个打手将周水明拖起来,强行塞进铁桶,放到了矿井下。这时,周水明才明白,狗日的国矿长原来只是在玩弄和羞辱自己而已……在暗无天日的井下,周水明开始还试图用绝食等方式抗议,但一切手段在这里根本就不起丝毫作用,到后来,绝望的周水明唯一的乞求就剩下了能活着出去……
周水明最后还真没有死在窑下。并不是有的窑工跑出去,给公安机关报了案,而是邻近一家小煤窑透了水,二是多个窑工死在了井下,而窑主却跑了。这件事促成了这片地区大小煤窑全部停产整顿。国矿长听到风声,给每个窑工发了一百块钱路费,把窑工全部遣散了。虚弱得濒临死亡的周水明出来后就住进了县医院。他出院后,和妻子去找司站长,司站长代表记者站给了他一千块钱,算是慰问费。司站长没有理会周水明关于稿子的构想,他说:“你的试用期早就到了,以后不必来记者站上班了。顺便介绍一下,这个女孩是我们新招的记者。”
周水明忽然觉得有些晕,脚下趔趄了一下……
(老秦)载于《十月》2005年第1期
卧 底
日期:
05年05月3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1432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