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景路
无学禅师(1226-1286定名祖元,字子元。今浙江鄞县出身,俗姓许。据说在其12岁随父逛游山寺时,偶然听到僧吟:“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由此,佛性开始甫动。
无学禅师13岁时来到杭州净慈寺为僧,后又投径山万寿寺钻研佛法。崭露头角后。开始历参包括杭州灵隐寺、浙江阿育王寺以及大慈寺等诸方名刹修行。1263年无学禅师就以37岁之弱龄成为了宁波东钱湖白云延祥禅寺的住持。其后,又任过灵隐寺第二座,后又应请为台州真如寺主法7年。
无学禅师盛年之时,正逢中国发生天翻地覆之变,蒙古人吞金灭宋统一中国后,便开始了其一直推行的扩张政策。在军事上遭受了日本史称“文永之役”的失败之后,忽必烈琢磨别法,于是,就利用宋末中日佛教交往正深之机,于1279年派遣无学使日,以劝日本幕府臣服大元。可忽必烈机关算尽,却忘了无学乃南宋遗民这回事儿。无学到了日本,只传佛法不尽使命,忽必烈空落得个竹篮子打水的下场。而此时,在日本弘法已两年的无学禅师与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时宗的关系却早已非同一般,同时他也已成为日本佛教禅宗“佛光派”的开山祖师。弘安之役(指1281年元朝二次东征日本之战)胜利后,北条将军将无学禅师弘法的“建长寺”更名为“建长兴国寺”。投桃报李,无学向幕府北条将军呈文称颂:“正可格邪,小能敌大;长天无私,功归有德”云云。无学还专门赞扬北条时宗说:“弘安4年,虏兵百万在博多,略不经意,但每月请老僧等下棋,以法喜禅乐自乐,后查佛天响应,家国怡然,奇哉!有此力量,此亦佛中再来人也。”无学以如此颂文及赞语来赞扬北条时宗在国难当头时的泰然自若。观其用词,倒是确难逃汉奸之嫌。1286年9月,年61岁的无学禅师圆寂于日本,被诏赐“佛光国师”谥号。可以说,无学大师在日本可谓是风光一世。也由此,无学禅师虽然属宗教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但在中国佛教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却有著意味深长的简略。而其出身及活动之地的浙江温州等处的地方志、文献,包括当代的各种典籍也都不见提及。与鉴真大师的待遇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不如去中国学佛的日僧最澄、空海那样在中国历史上有名。后世今日,更是将其公然定为“汉奸”,最近网上所列汉奸名录,无学禅师赫然在录。
无学其实冤矣,对其“汉奸”称谓,我们是不应苟同的。试想,在当时面对蒙古入侵者,身为南宋名僧的无学,当然对祖国山河的破碎痛心疾首,也当然对元朝把南宋人划为最卑贱的第四种人之做法恨之入骨,而日本在当时与南宋一直有来往,尤其是两国僧侣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无学抵日后所受到的尊重与礼遇,使其既避了元祸又得以弘扬佛法禅学。所以,把元朝视为入侵者的无学禅师看到日本打败元军,意识里就等于日本也替大宋报了仇,当然兴奋。而兴奋中的无学所言,听起来似乎有点有违佛道,但正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记得有笑话说:佛祖与玉帝下棋,输了要被“弹脑蹦儿”,佛祖连输数局,因此,头上就现了一顶大“苞”,待到佛祖终于赢回一局,作势欲弹玉帝时,玉帝却藉口出恭,顺“便门”溜之乎也,佛祖心有不甘,故一直作弹脑蹦儿状等待,这就是拈花指佛像的由来。这虽属笑话,但佛祖的慈眉善目中凭此也才透出了几分生动亲切来,你能说佛祖因此就坠入了世相之中?无学大师对幕府执权之赞颂,听起来虽然微有瑕疵,但观其一生,可谓即见佛性,又见人性,实乃一位受人尊敬的真善大师也。禅宗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近年来接连为古今的所谓“大恶”们平反再评价,又何不能还“并非无学”的无学大师一个公正呢?值得庆幸的是,近闻位于浙江宁波东钱湖的白云延祥禅寺终于为无学大师举行了隆重的诞辰纪念供法会,无学大师游魂归国有望,可谓阿弥陀佛!眼前不觉又出现了无学大师在日本徐福公园诗碑上所题之句:“先生寻药未曾回,故国山河几度埃;今日一香聊远寄,老僧亦为避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