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 强
我曾多次在日本观赏盛开的樱花,那一簇簇、一团团的樱花璀璨、绚丽、芬芳、光彩,从远处望去,好似天上的彩云降至人间,美不胜收。无论从远从近从哪个角度观赏樱花都会使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无论用什么美妙的字句赞美樱花都不过分。盛开的樱花在日本是春天最美丽、最壮观的画卷,樱花无愧为日本的国花。
2009年春天我来日本时,樱花已开始飘落,我似乎有些失望、遗憾,然而使我意想不到的是,观赏飘落的樱花也别有迷人的风韵。那一瓣瓣、一片片的樱花从树上飘落、纷扬、洒落,如雨点,似雪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飘落的樱花富有春韵、诗意、风情。那飘逸沁著淡香的花瓣随春风扑面而来,好似少女亲吻著人们的面庞,使人心旷神怡;那纷落的花瓣又如同花雨洒下,给人们沐浴花雨的滋润,感到温馨和陶醉。
樱花的花瓣从树上飘落,花瓣在空中飞舞、飘逸,落在地上一层层,漂浮水中一片片,形成了花路、花溪,使人置身于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一阵阵春风拂过,地面上被卷起的花浪飞舞腾跃,此起彼伏,又好似多姿的花仙拖曳著长长的彩裙翩翩起舞。
樱花的飘落不像别的花先衰萎、黯然、残败,然后脱落。樱花花瓣从树上飘落仍然鲜艳、夺目、光彩,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概。
飘逸的樱花花瓣洒落在山丘、树林、田野、庭院、路旁、河流,或化为樱泥,“零落成泥辗作尘”,或成为河中鱼儿的美食,为人类做出最后的贡献,大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乾始”的精神。
俗话说,“好景不长在,好花不常开”。花开花落是大自然的规律。盛开的樱花给春天留下最灿烂的画卷和最美好的时光后,便急流勇退,飘落而下,让伸展的樱花树枝推陈出新,催生嫩芽绿叶,使樱树披上时尚新妆,又展现出新的美的风姿。
樱花在灿烂辉煌美好的光环中勇于退却,这种自我牺牲,让后来者居上的精神令人赞叹、敬佩、感慨。
人生也像大自然一样,有的人一生功成名就,事业有成,或高官厚禄,或名扬四海,或家财万贯。他们曾像盛开的樱花一样璀璨、辉煌、光彩。有的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人贵有自知之明”,在灿烂光辉的人生道路中急流勇退,将位置让给下辈、别人,使后来者居上,这是顺乎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芳林新叶催陈叶”,这样的人虽然失去了位置,但他的事业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功绩永垂青史,他们的德高望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杨。社会发展正是这种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才得以发展前进、繁荣。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政治家是这样,艺术家也如此。许多艺术家在人生艺术道路上获得许许多多的辉煌和光环,但随著岁月的消逝,年岁的增长,其精力也有限,也应该急流勇退,尤其是扮演的角色要与自己的年龄相匹配,不能干力不从心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有的著名老演员曾经拍摄过许多震撼人心的著名影片,登台表演过历史名剧中主要角色,为几代观众所倾倒。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缺乏自知之明,没有樱花飘落的精神,人过七、八旬,还要在身上套上耀眼光环,在一部影视片中,扮演的角色从青年至中年,又从中年至老年,结果使观众大倒胃口,遭到一片质疑,其形象在观众中留下失望和遗憾,而自己也留下无以挽回的艺术败笔,真是哀哉!
我很敬佩我在北京大学求学时教我英语的郑培蒂老师,香港港龙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散文集《花开花落》,是她文采的绽放,也是她人生的写照。郑培蒂老师从北大毕业后留校教授英语,1979年她被中国广播电视大学邀请担任英语主讲,拥有100多万学生,每天在中央电视台亮相讲课,成了名人,像樱花一样璀璨、艳丽。然而,她急流勇退,1981年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进修英语语言、语法及文学,1984年到香港定居、教学,1994年又随丈夫到美国定居。她家中挂有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她认为:“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一般平常,才可以心态平和淡泊旷达”。这是她处世的哲学,做人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