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梁山伯的武士道
日期: 09年06月1期

■ 李长声

 

听了一首歌,不知是不是同唱的,唱道:如果我是梁山伯/一定放过祝英台/让她和别人去相爱/生个漂亮的小孩/如果我是梁山伯/一定把爱藏起来/在故事开始前离开/我一个人去伤怀……

歌里梁山伯对祝英台的这个爱法,用《叶隐》的话来说,那就是忍恋,把爱藏起来,隐忍地爱恋。

《叶隐》,也叫作《叶隐闻书》,被好些日本人奉为武士道经典。书成于我大清康熙年间,但翻译捉弄人,一本古书翻译为我们的现代语言,彷佛内容也现代化,像刺身一样新鲜。距今三百年前的日本,德川将军家独掌大权,天皇靠边站,各地藩主也不敢乱说乱动,世间已太平半个世纪。藩国有二三百个,佐贺还不算太小。佐贺藩有一个藩士(藩的武士)叫山本朝常,随侍第二代藩主。初代藩主死的时候有二十八名藩士殉死,但二世厌恶这陋习,德川幕府也明令禁止,所以朝常只能喟叹生不逢时,主子死后便剃去武士标志性头发,到郊外结庵隐居。十年后,做文书工作的藩士田代阵基受处分闲居,无所事事,找到这位老前辈,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录整理,攒成了《叶隐》。

明治时代之前的江户时代(大致为公元16031867)人分四等,士农工商,以武士为首。武士不是侠,而是忠于主子的军士,其他三民未必致以崇敬,民间打油诗(川柳)很爱拿他们开涮。武士的根本道德是儒教,《叶隐》属于武士道的异端。山本朝常要说的是不知死,焉知生,而生的全部内容就是为藩主尽忠,效犬马之劳。关于死,他并不求真知,不在乎看透不看透,只是把死当作尽忠的终极表现而已。诸如朝闻道夕死可矣、视死如归,话都说得比他更明白。所谓武士道,即发现死,这是后世让《叶隐》大出风头的一句话,但当时大家好不容易过上消停日子,鼓动去找死,当然招人嫌,所以连佐贺藩校(从武治转向文治,藩培养藩士子弟的学校)也不把《叶隐》当课本。像《叹异抄》等古籍一样,此书是近代以后被捧为经典的。1905年日本打败帝俄,举国好战,有人抄录一部分付梓,《叶隐》这才首度面世。印本也呈献乃木希典,这位陆军大将后来为明治天皇殉死。自1937年,《叶隐》大为流行,被社会强制为必读之书(三岛由纪夫语),特攻队(敢死队)读了,以死为目的,有如樱花开就是为了落,纷纷断送年轻轻的性命。战后,这本丑恶的、本该忘掉的、肮脏的书(三岛由纪夫语)被丢进垃圾堆,到了1967年,日本基本上实现超英赶美的百年心愿,文学家三岛由纪夫把它捡回来,写了本《叶隐入门》。他入门三年后剖腹自杀,而始作俑的《叶隐》热以至于今,并藉著他的文学大旗走向世界。不过,这股热始终是读书界的鼓噪,并不曾形成社会风潮,所以近年自杀率飙升,却没见有死得那么叶隐的。

三岛由纪夫说,山本朝常活在太平之世,年轻人都想当娘们儿,萎靡不振,他说了有勇气的话。三岛也要说有勇气的话,做有勇气的事。他当然不可能误读,而是把死更往死里说,也比朝常说得浪漫。其实,《叶隐》论武士的修养,更多的是讲怎么活,乃至剃头抹粉,不厌其烦地教说封建的主从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做法。他给这种关系找了一个伦理支撑,即忍恋,这忍恋而且是恋的极致。日本自诩为神国却没有神学,古典文学有各式各样的恋爱故事,但日本没有恋爱论,以致《叶隐》简直是惟一从理论上阐说恋爱的书。

不过,朝常所说的恋不是男女之恋,而是同性恋。战国时代尚武,武士嫌恶女性,尤好男色,特别是主仆之间。对于这种事,日本向来很宽松,只是因殉情或夺爱,死人的事时有发生,德川幕府也下过禁令,但收效甚微,明治以后受基督教影响,才视为变态,立法管制。主子随意恋奴仆,倘若奴仆恋上了主子,那恐怕就只好忍,单相思,我对你的爱只有我明白,用所谓忠来表现和报答。这样,殉死也相当于情死。《叶隐》的年代,忠的是藩主,并没有忠于天皇的意思,这曾教藉以树立天皇崇拜者为难。三岛毕竟更聪明,说:对女人或男色的爱如果纯一无垢,则完全等同对主君的忠,进而构成天皇崇拜的感情基础。

记得几年前看市川猿之助演歌舞伎《新三国》,莫非他和他的观众难以理解关羽对刘备的那份死心塌地,居然把刘备改为女性,呕呕哑哑,二人的关系变成了男女之恋,并相期来世。兄弟变为主仆,义变为忠,或许拿忍恋来解释正合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恋也始于兄弟之情。

对《叶隐入门》嗤之以鼻,否定《叶隐》,日本也大有人在,甚而斥之为老人的胡说八道。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0584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