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车博物馆
中国现有两座蒸汽机车博物馆,分别位于山西大同和辽宁沈阳。
苏家屯蒸汽机车博物馆
中国第一座蒸汽机车陈列馆,这个陈列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1984年8月建成。开馆以来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蒸汽机车爱好者和旅游者来参观,在这里停放了15台已经退役的中外蒸汽机车,这些来自美国、日本、前苏联、比利时、波兰、德国和中国的蒸汽机车饱经风霜,在中国的铁路线上奔驰了几十年,退役后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文物被加以保护和利用。其中有一台引人瞩目的蒸汽机车是SL751号,它是日本川崎公司于1934年制造的,曾经用于沈阳-大连等线路上牵引特快旅客列车,这种机车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30公里,动轮直径2米,外形呈流线型,目前此车仍能点火开动。陈列馆里的中国造有1957年制造的JS5003号车、1960年制造的GJ1038号车、1964年制造的OJ102号车,这几种车型都是我们自行设计制造的,它们在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但是很遗憾,在这里没有看到28吨的森林蒸汽机车。
这个博物馆现在迁址到沈阳植物园,新馆占地11311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半圆形,外观两层,正中心是座半圆形露天广场,馆内设有“ 蒸汽机车展厅”、“ 机车模型展厅”、“ 科普知识展厅”,珍藏了8个国家早期制造的15台旧式蒸汽机车和3台复制文物机车。
大同蒸汽机车博物馆
山西大同的蒸汽机车博物馆建于1986年9月15日,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现藏机车9台。其中最为珍贵的是0号蒸汽机车,这台生产于1882年的蒸汽机车是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机车。这个馆坐落于大同机车厂院内。
这个馆只有一个看管的人,馆内机车排列整齐,但没有中国著名的“ 毛泽东号”。据说那些名牌机车都在北京,被保存在机场附近的仓库里,用帆布蒙上,在情况允许下可能要在北京建立一座国家级的蒸汽机车博物馆。
近年来,曾经辉煌过一个多世纪的蒸汽机车正在从地球上消失,原来在中国大地上吞云吐雾,呼啸前进的蒸汽机车也已存留无几。一些日本SL之友每年都要去中国拍摄珍贵的蒸汽机车照片,不久前,有的中国朋友也开始对蒸汽机车产生了兴趣。这里,我们向这些朋友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希望多多留下一些历史功臣──蒸汽机车的雄姿。
关中大馍香
在八百里秦川上,既有千百年历代君王留下的古代遗迹,也有当地百姓们祖辈传下的传统食俗。在陕西食文化中,西北人豪爽厚重的性格也通过食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关中有十大怪,吃的方面,“ 面条像腰带,烙饼当锅盖”便是其中两怪。
陕西人做面条全用手抻,扯成后的面条果真“ 如腰带长,可触梁”,几乎一根面条就可以装满一海碗,在村镇开设的饭铺里,壮汉们埋首碗中,一阵呼噜声响,好象不用咀嚼,一味吞咽,脖颈一伸一缩,?x那间,长面已穿喉入腹,吃个精光。
如今城里老人过生日时,儿女们都兴买好奶油蛋糕,根据老人的年龄在蛋糕上面插上相应数量蜡烛,恭请老人许下心愿,然后一口气将蜡烛吹灭。但关中女儿给老人过年时,经常是为老人买个大馍,其大如盆,厚约一寸,上面薄薄地撒些芝麻。据说,是因关中老人身体好,牙口好,吃什么什么香。
陕西的馍,自秦汉时由西域传入中原,故古人称馍为“ 胡饼”。“ 胡饼其形扁圆,并以胡麻(即今芝麻)着上也(《释名.释饮食》)”。《后汉书》记载:东汉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后遂改称麻饼。唐玄宗为避安禄山叛乱,逃离长安,吃不上东西,杨国忠持胡饼以献,可怜昔日锦衣玉食的唐明皇,只落得日日以胡饼充饥的下场。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刘彻筑长城,在对匈奴三大战役中取胜,使其再不敢在漠南称王。长城屯田的军民为此大事庆祝,做饼如锅盔以鼓舞士气。今天的锅盔,形似锅盔但貌同神离,锅盔外脆内空,盔内盛满糖稀,一咬即酥,成为今天秦地著名风味小吃。
秦中面食,品种繁多,举“ 石子馍”之例来说,就极富地方特色。“ 石子馍”又呼干馍,在白面中和上油、盐(或糖)制成饼胚,把洗?舻亩炻咽?旁谄焦?冢??氯蓟鸾??幼迫龋?驯?叻旁谑?希??显俑哺且徊懵咽?V瞥傻摹笆?逾伞庇退秩硐悖?赡谒?志∈В?梢跃弥??室顺ね景仙媸庇米鞲闪浮H顺啤 石子馍”是面食中的“化石”。
逢年过节,家家都要赶做“面馍”,这是主妇们一显身手的好时机。巧妇们制成的“面馍”,有按十二生肖捏成的小动物,造型生动、简练;有在馍上层层迭迭堆积着寿桃、鱼、松柏、鹤等各种吉祥物的,形既传神兼色彩艳丽,是孩子们过年节时最喜爱的食品。
中国现有两座蒸汽机车博物馆,分别位于山西大同和辽宁沈阳。
苏家屯蒸汽机车博物馆
中国第一座蒸汽机车陈列馆,这个陈列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1984年8月建成。开馆以来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蒸汽机车爱好者和旅游者来参观,在这里停放了15台已经退役的中外蒸汽机车,这些来自美国、日本、前苏联、比利时、波兰、德国和中国的蒸汽机车饱经风霜,在中国的铁路线上奔驰了几十年,退役后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文物被加以保护和利用。其中有一台引人瞩目的蒸汽机车是SL751号,它是日本川崎公司于1934年制造的,曾经用于沈阳-大连等线路上牵引特快旅客列车,这种机车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30公里,动轮直径2米,外形呈流线型,目前此车仍能点火开动。陈列馆里的中国造有1957年制造的JS5003号车、1960年制造的GJ1038号车、1964年制造的OJ102号车,这几种车型都是我们自行设计制造的,它们在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成为中国人民的骄傲。但是很遗憾,在这里没有看到28吨的森林蒸汽机车。
这个博物馆现在迁址到沈阳植物园,新馆占地11311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半圆形,外观两层,正中心是座半圆形露天广场,馆内设有“ 蒸汽机车展厅”、“ 机车模型展厅”、“ 科普知识展厅”,珍藏了8个国家早期制造的15台旧式蒸汽机车和3台复制文物机车。
大同蒸汽机车博物馆
山西大同的蒸汽机车博物馆建于1986年9月15日,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现藏机车9台。其中最为珍贵的是0号蒸汽机车,这台生产于1882年的蒸汽机车是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机车。这个馆坐落于大同机车厂院内。
这个馆只有一个看管的人,馆内机车排列整齐,但没有中国著名的“ 毛泽东号”。据说那些名牌机车都在北京,被保存在机场附近的仓库里,用帆布蒙上,在情况允许下可能要在北京建立一座国家级的蒸汽机车博物馆。
近年来,曾经辉煌过一个多世纪的蒸汽机车正在从地球上消失,原来在中国大地上吞云吐雾,呼啸前进的蒸汽机车也已存留无几。一些日本SL之友每年都要去中国拍摄珍贵的蒸汽机车照片,不久前,有的中国朋友也开始对蒸汽机车产生了兴趣。这里,我们向这些朋友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希望多多留下一些历史功臣──蒸汽机车的雄姿。
关中大馍香
在八百里秦川上,既有千百年历代君王留下的古代遗迹,也有当地百姓们祖辈传下的传统食俗。在陕西食文化中,西北人豪爽厚重的性格也通过食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关中有十大怪,吃的方面,“ 面条像腰带,烙饼当锅盖”便是其中两怪。
陕西人做面条全用手抻,扯成后的面条果真“ 如腰带长,可触梁”,几乎一根面条就可以装满一海碗,在村镇开设的饭铺里,壮汉们埋首碗中,一阵呼噜声响,好象不用咀嚼,一味吞咽,脖颈一伸一缩,?x那间,长面已穿喉入腹,吃个精光。
如今城里老人过生日时,儿女们都兴买好奶油蛋糕,根据老人的年龄在蛋糕上面插上相应数量蜡烛,恭请老人许下心愿,然后一口气将蜡烛吹灭。但关中女儿给老人过年时,经常是为老人买个大馍,其大如盆,厚约一寸,上面薄薄地撒些芝麻。据说,是因关中老人身体好,牙口好,吃什么什么香。
陕西的馍,自秦汉时由西域传入中原,故古人称馍为“ 胡饼”。“ 胡饼其形扁圆,并以胡麻(即今芝麻)着上也(《释名.释饮食》)”。《后汉书》记载:东汉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后遂改称麻饼。唐玄宗为避安禄山叛乱,逃离长安,吃不上东西,杨国忠持胡饼以献,可怜昔日锦衣玉食的唐明皇,只落得日日以胡饼充饥的下场。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刘彻筑长城,在对匈奴三大战役中取胜,使其再不敢在漠南称王。长城屯田的军民为此大事庆祝,做饼如锅盔以鼓舞士气。今天的锅盔,形似锅盔但貌同神离,锅盔外脆内空,盔内盛满糖稀,一咬即酥,成为今天秦地著名风味小吃。
秦中面食,品种繁多,举“ 石子馍”之例来说,就极富地方特色。“ 石子馍”又呼干馍,在白面中和上油、盐(或糖)制成饼胚,把洗?舻亩炻咽?旁谄焦?冢??氯蓟鸾??幼迫龋?驯?叻旁谑?希??显俑哺且徊懵咽?V瞥傻摹笆?逾伞庇退秩硐悖?赡谒?志∈В?梢跃弥??室顺ね景仙媸庇米鞲闪浮H顺啤 石子馍”是面食中的“化石”。
逢年过节,家家都要赶做“面馍”,这是主妇们一显身手的好时机。巧妇们制成的“面馍”,有按十二生肖捏成的小动物,造型生动、简练;有在馍上层层迭迭堆积着寿桃、鱼、松柏、鹤等各种吉祥物的,形既传神兼色彩艳丽,是孩子们过年节时最喜爱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