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平成30年日本竟至如此 / ■ 俞彭年
日期: 04年04月4期
  2004年是日本平成16年,过14年是平成30年,即2018年。2018年的日本将如何呢?有个预测是:日元暴跌,经济严重不景气,物价上涨,税收增加,企业倒闭,文化创造枯竭,出生率大大下降,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竟至如此。
  日元持续贬值,汇率已经到1美元兑250日元(2004年2月是1美元兑105日元),而且还向1美元兑300日元靠近。日元汇率在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73年间经历了差不多3等分的3个时期,自1949年至1971年的22年间是固定汇率时期,1 美元兑360日元,自1972年至1995年的24年间是暴升时期,最高曾经达到1美元兑80日元,而1996年至2018年的23年间则是贬值贬值再贬值的暴跌期。
  对外贸易和服务收支已经出现1000亿美元赤字,海外资本收支虽然有500亿美元收入,但是国际收支却是500亿美元赤字,而且还有扩大趋势。自二次大战后至2018年73年间,国际收支变化激烈。至1970年左右基本上是赤字,而从20世纪80年代起顺差逐年增加,到1993年和1994年顺差竟然达到了1300亿美元。那时候日本企业有钱无处使,只好大肆收购纽约的高楼大厦,收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甚至还去收购澳大利亚的荒野。日本成为世界上收入最高、对外纯资产最多的国家。但是日本经济上升得快下来得也快,过了15年之后的2010年时顺差开始变成了赤字,并从此一直走下坡路。
  国家预算大幅度增加,总额到了307万亿日元,这是1970年的4倍,其中77万亿日元靠的是公债。税收方面,所得税包括地方税在内竟达到50%,消费税已经升到12%(2004年是5%),而且,还要升,很有可能升到20%。
  进入21世纪之后,消费物价涨了近3倍,而股市行情几乎没变,从而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大大贬了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竟然下降到只有美国的一半(2002年日本是3万5000美元,而美国是3万4000美元),欧洲的7成。韩国和新加坡眼看着就要超过日本。日本已经不算是先进国家,而是“迟进国家”。经济增长率自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以后就下降,当中虽然曾经有过起伏,但是平均起来是零增长,2017年则跌入负2%的增长。
  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显著发展,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是1元兑40日元(2004年2月1元兑14日元),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 25%,而20年前却是日本的十分之一。
  对日本人来说还有始料未及的更大冲击,代表日本昭和年代世界著名的某钢铁大企业竟然倒闭破产,日本引以自豪的制造业突出代表世界著名的某汽车公司竟要被中国的企业收购掉。
  以上是去年在日本引起大反响的预测近未来小说《平成三十年(上下)》中的描写,作者是著名的?屋太一。作者在日本通产省工作时策划过日本世博会,参与过冲绳海洋博览会和阳光计划工作,1978年辞去通产省的工作后,从事著书和演讲等工作,出版了不少分析日本社会的有名著作,提出未来的经济将是知识经济的有名论断。自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任日本经济企画厅长官,他对中国友好,也很了解中国,去年出版了《中国大话用》一书,阐述日中之间如何进行经济合作。还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开发开放浦东新区时,他曾经向上海市建议过举办经济博览会来促进浦东的开发开放。
  作者在这部警世之作中分析日本哀退的客观原因有三,一是世界粮食和原材料价格暴涨,对缺乏资源的日本极其不利,以2000年的价格为100的话,2018年日本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是180,而进口价格稀有金属582,原油380,小麦260,铁矿石238,暴涨原因是由于亚洲经济工业化,因此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加剧,对资源和粮食需求大增。二是日本国内“ 少子高龄化”(孩子出生少而社会老龄化),每年孩子出生数已经不到百万,而68岁到70岁的人每年却增加200多万,从而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上升,大大影响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政府设置各种限制阻绕市场竞争,姑息并保护落后行业,适应社会变化发展要求的新行业难以成长。从主观原因来说是因循守旧的政府官僚们为了既得利益不愿意进行改革。为此,作者把上册的副题定为《日本什么也没做》,详细叙述由于不改革而陷进困境走投无路;下册的副题定为《决定成败的改革斗争》,详细描写改革派和守旧派围绕改革进行的激烈斗争,痛批日本体制上的弊端和官僚以及政客们为私利进行的钩心斗角和?脏交易,阐述怎样走向知识经济的道路和办法。因此本书还能够帮助读者生动地了解日本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上的一些特点。
  作者对日本的近现代史还作了有趣的划分和对比:因面临欧美列强压境而不得不进行明治维新的1868年至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7年间,日本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依靠外力成了战胜国,其后过了28年到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则成了战败国;自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18年的73年间,前45年是冷战,在冷战中也是依靠外力于1990年日本又成了战胜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而其后的28年间则是一直吃败战,是经济文化上的战败国。作者感叹两大段历史何其相似,各阶段的长短相差无几,其经过又都是先胜后败。不知作者从中想得出什么教训。两次成战胜国靠的是外力,所谓外力大概是指当时对日本来说有利的国际环境,通俗说法就是运气好。第1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是趁火打劫,冷战时期是日本发了冷战横财。两次成战败国是因为没有了外力,也就是说日本靠自力不行。
  东京大学著名教授北冈仲一给该书写了“解说”,认为该书所作的预言并不离奇,其根据是确凿的,还认为预测显得有些保守,到时情况可能还要糟糕。他赞扬作者老骥伏枥,为扭转下滑趋势提出了种种改革办法。
  2004年2月24日日本大报《朝日新闻》刊登了着名的剧作家和评论家山崎正和的一篇文章,文中写到未来日本的特点:将接受一些移民,成为圆熟的“ 寡民小国 ”,经济主要靠尖端的知识产业和文化产业,海外投资收入和服务行业也将支援经济,引以为荣的是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
  本人的读后感是作者的预测和分析有道理。日本现在是没有引导改革的坚持核心力量,没有吸引全体国民的超前创新理论,缺乏战略思维而提不出战略目标,旧体制弊端及其寄生势力拼命阻绕改革,从而改革步履蹒跚,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在国内逐渐滋生安于富裕的绿色“寡民小国”思想意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555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