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来频频发生校内“欺负”事件引发的学生自杀问题,甚至有学校校长不堪此类事件带来的压力而选择自杀身亡。此类“欺负”事件已越来越引起日本社会的关注,政府相关部门也正为此商讨对策。
该女生在自己的房间里留下了遗书,富田林警署方面认为她是跳楼自杀。遗书中并未提到自杀的动机,但其就读的初中校长在当天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校方“将以该女生被欺负为前提展开调查”,表示将就欺负导致自杀这一可能性展开调查。
据校长称,女生的母亲向富田林市教委会表示“女儿曾因被叫做矮子而深感痛苦”。此外,该女生的同学也表示,她在小学六年级时曾遭恶言攻击。
据该校校长中野修一称,这名学生在6日下课后曾向从县里派来的谘询员透露说,“同年级的某男生要我还钱,说曾‘借给我500日元,利息是1-2万日元。’”
谘询员于
永田所在的学校此前发生了一起丑闻,一名五年级女生(10岁)在1年间被同年级8名学生勒索现金总计约达10万日元。永田向市教委以“金钱纠纷”汇报了此案,并于本月11日召开了记者招待会,谢罪称“(校方)未作妥善处理”。
经调查,永田于12日上午7点左右离开家后,并未出席预定在当天上午10点召开的学校会议,加上其手机无法打通,其家人遂报警要求寻找其下落。
男孩就读学校校长在记者会上透露,“14日,该生在参加大扫除时被同学脱下了裤子。放学与朋友道别时,该生无意中说了句‘想去死’。”据悉这名学生性格比较老实,是学校管弦乐队的小号手。
新泻县教委会主席武藤克己表示,“目前尚未证实该生是否受到欺负以及事发前是否有徵兆,将派教员展开调查。”
全日本中学校长会于
全日本中学校长会会长高桥秀美说:“希望以此为契机,全国的中学校长们下定决心,尽快解决学生受欺负的问题”。
会议中,校长们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其中,已经发生自杀事件的新泻县某校长称,“即使是普通的学生和学校,也有可能在不经意中发生被欺负的情况,寻求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岐阜县某校长也说,“很难在众多的学生中发现受害者和加害者”。
文部科学相伊吹文明
1996年1月,由于当时校内欺辱问题也非常严重,时任文部相的奥田干生也曾发表过呼吁声明。文部科学省已向各教育委员会发出指示,要求通过各中小学校将呼吁信传达给每个儿童。
呼吁信以“来自文部科学大臣的请求□□给充满未来的你”为题,文中教导欺辱别人的儿童,“与其将来后悔为什么做那样可耻的事情,不如现在立即停止欺辱”,并鼓励正受到欺辱的儿童“不要一个人忍受痛苦,拿出勇气说出你正在受到的欺辱。你一定会得到帮助”。
京都大学副教授木原雅子和日本全国高中PTA联合会公布的对约7200名高中生进行的“精神欺侮”调查结果显示,与拥有亲密夥伴的女生相比,没有类似夥伴的女生实施过欺侮的比例高出2倍。从中可见人际关系的淡薄也是导致日本欺侮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最近接连发生因受欺侮而自杀的事件,此次调查还显示实施欺侮方也处于孤独状态。
调查将恶意玩笑与忽视等导致本人不愉快的行为定义为“精神欺侮”。今年9月,向日本全国高二学生发放了调查文卷,约有6400人进行了回答。
在“精神欺侮”经历调查中,小学时期男女生中各有60%左右,初中时期男女生分别有46%、60%,高中时期分别有24%、41%的人实施或受到过“精神欺侮”。
在此基础上,木原副教授等还对实施“精神欺侮”的高中生所在学校和家庭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在“是否有值得信赖的朋友”这一设问中,回答“没有”的学生是回答“有”的学生的2倍(女生)和1.3倍(男生)。同样,回答“没有倾听自己想法的老师”的学生是回答“有”的学生的1.6倍(女生)和1.7倍(男生);回答“父母没有倾听自己想法”的学生是回答“有”的学生的1.7倍(女生)和1.9倍(男生)。
调查范围内还包括了电子游戏与电视的影响。调查显示,如果小学低学年时1天中玩电子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看电视时间超过4小时的话,小学时实施过欺侮的例子会多。进入高中后,若1天中收发手机短信超过41次,或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0个小时的学生,不论男女欺侮人的比例都会升高。
木原副教授指出,小学时从电视和游戏中体会到的攻击乐趣可能导致欺侮他人,因此“有必要分析欺侮方的内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