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式奋斗铸就传奇: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前瞻
日期: 08年12月4期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影响或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影响或改变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我们回首改革开放30年的艰难曲折和成就时,感慨万分。岁月易逝,改革开放的情结难消。回顾和总结过去,是为了展望和更好地走向未来。

 

  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

 

  如何看待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可以从多视角多层次来评价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比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效率与公平尤其是效率比30年前大大提高了。从法学角度看,法治在逐渐替代人治,秩序和公正正在建立;从政治学角度看,国民的公民权利比30年前大为增加了等等。正如茅于轼先生所概括的,30年最成功的是财富的增加,人们的自由度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不论如何评价,几乎人人都不会否认相比30年前,社会的物质财富更为丰富了,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大大改善了。

  ——把古老的中国带进了现代化的快车道。中国的现代化发端于160年前的西方入侵,侵略者带来了近现代工业文明,但救亡压倒一切,革命、战争不断,现代化夭折。1949年建国后本可以认认真真地搞现代化,但革命(阶级斗争)又压倒了生产。现代化的努力几经曲折,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把中国带进了现代化的快车道。1978GDP总量仅3624亿元,2007年已达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9.7%,增长速度极为罕见,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人均GDP2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和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快跑者,如果没有意外,中国还将有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

  ——把封闭和半封闭的中国带进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30年前的我们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建设,沉浸在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封闭经济之中。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赶上了产业大转移、资本大流动的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真有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之感。正是得益于全球化,中国经济才能够超速发展和跨越式进步,中国人民开始享受到现代化的成果。

  ——融入世界主流文明。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搞封关自守,拒资本主义文明于国门之外,对内搞限制商品经济,结果是封建专制回潮,法制的破坏,人权的践踏,文化的凋敝,经济的混乱。正是30年前的改革开放,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半封闭状态而走向现代文明,正如一度向北的九曲黄河,最终还是向东流入大海,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重新逐步融入世界文明,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在中国得到认同。

  ——为中国重新崛起提供动力机制和体制保障。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但在30年前提供的GDP约占世界的3%,远落后于世界人均水平。这是为什么?是中国人不够聪明不够勤劳吗?都不是,是体制出了问题。落后的体制机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压抑了亿万人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本质上是改制度,改规则,立新规,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主流。正是由于改革的市场化取向,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国经济才得以重新崛起,奋起直追,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增长到占7%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加大,据统计,从2005年起,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占14%以上,并逐年提高,仅次于美国而排世界第二位。如果不出意外,中国GDP总量可望在30年后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坐标

 

  如何看待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位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袁绪程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

  ——大历史眼光:改革开放是千年变局中的百年变革的延续。当英国人用坚船利炮夹带著鸦片打破了有3000年之久的古老专制中国的大门时,李鸿章惊呼三千年变局开始了。期间虽经多次战争与革命,但我们仍处于中国皇权专制解体的百年振荡和变革之中,从那时候起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如果200年算一个周期,30年的改革开放无疑是百年振荡和变革的延续,也就是历史学者黄仁宇称之为200大革命历史进程的延续。在这个千年变局的百年振荡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正在走出传统循环的周期律,正在建立一个民主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转型的继续。20世纪最悲壮的试验是一大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探索。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20多年,我们也试图走出一条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然而,穷过渡的社会主义瞎折腾和巨大挫折,以血的教训唤醒了一代人,催生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30年的阶段划分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为第二阶段;从胡温新政开始至今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思想解放,拨乱反正,回归主流,回归人性,回归民主法治,回归市场经济。改革的主要特徵是放权、分权。从包产到户的农村改革——财政包干的行政分权改革——扩大自主权的国企改革——发展私人经济——建立市场体系等经济改革以及相应政治体制改革可略见一斑。开放的主要特徵是建立一系列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打开国门,迎接外资。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所有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理念在80年代都提出过或探讨过。可以说,80年代是思想解放的年代、启蒙的年代,是为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以及伦理社会主义进行拨乱反正的年代。当然,其理论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不够的,但它鼓舞了整整三代人。总体上看,当时的双轨制带来的贪污、官倒、寻租等腐败虽已有增长,人们也有不满情绪,但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距不大,各阶层的收入相应提高且差距不明显。公正地说,从社会生活的质量、安全性、和睦程度以及政治开明看,都是建国以来政通人和的最好时期之一。

  第二阶段的改革开放始于邓小平南巡,止于本世纪初,其主要任务是加快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二是加入以主流文明为基础的WTO,三是彻底结束短缺经济。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更由于缺乏相应其它方面的配套改革,被称为单兵突进短腿的改革不能不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甚至曲解和异化,如市场经济的扭曲,收入差距过大,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及恶化,贪污腐化,诚信沦丧等等。

  第三阶段的改革开放始于史家所称的胡温新政,至今尚未结束。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解决或化解在市场化过程中遗留的各种问题,如政府的失灵或权力的错配问题,社会分配的不公问题,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失衡的问题,以及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法治基础和信用基础的缺失问题等等,进而最终确立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要措施是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等等。

 

改革的艰难与困惑

 

  30年改革开放,到底做了些什么?归纳起来,中国一直在进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既包括经济模式,也包括政治模式,近年又包括生态模式,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这三大模式(尤其是经济和政治模式)的探索,使中国在改革道路上步履维艰,种种深层原因再次折射了百年现代化过程中的一贯困惑。

  就经济模式而言,中国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每一步都伴随意识形态争论和多种磨难。凭藉最高层的力排众议,每一步都能化险为夷,向前推进。撇开政治阻力,仅就经济模式而言,除了1980年代双轨制引起的官倒外,1990年代末以后因市场化改革而引发的三座大山(即医疗、教育、住房),由此衍生出了众多的既得利益集团,导致贫富差距日渐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几乎所有与民生有关的行业都逐渐趋于暴利化,甚至某些改革命题都沦为了敛财的藉口。这些更是改革向何处去争论的导火线。30年来的争论,除了1979年和1992年的方向争论外,2004年以后的第三次大争论,将矛头直指改革开放,凸现了改革走到十字路口的困惑和艰难。

  这些困惑和艰难归纳起来,就是民间的通俗说法:不改革等死,改革死得更快。其背后深层的原因,既有市场化改革的艰难,也有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治和权力日趋紧密的结合,亦即权贵资本主义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不同利益诉求和意识形态的人们,在大争论中交织在一起:如果说,因市场化偏向而出现的弱势群体被忽视,导致极左势力藉此全盘否定改革开放,那么在反对继续改革的人群中,则不但聚集了极左势力和弱势群体,同时也聚集了在改革中受益于权贵资本主义的既得利益集团。

  因此,明知现有的问题只能通过继续改革解决,但改革的道路却更加步履维艰。解放思想和政治体制改革,成了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篮子,内涵众说纷纭,与真谛相差甚远。

  经济模式的探索已经如此艰难,政治模式的艰难就更是可想而知。1980年代末以后,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停止,至少是步子放慢和更谨慎。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如脱缰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如双脚在不断长大,而鞋子依然不变,每天都产生痛楚;更重要的是,1990年代以后,原来的鞋匠不见踪影了。

 

改革彼岸:

市场经济、宪政和法治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是巨大的,所有问题都是前进过程中的矛盾,但这些矛盾的严峻性却不容低估。如何在稳健和可操作的情况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权力彻底退出微观经济,从根本上树立宪政和法治权威,已经刻不容缓。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的彼岸,应是全面建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宪政和法治为依归的现代国家。要做到这一步是否还需要30年,抑或更长时间?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这一点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8/9273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