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山寨机的名称实际上是大厂商送给拼装手机厂商的,如今“山寨相机”、“山寨电影”、“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版的春晚”等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形成了独有的“山寨文化”。
“山寨”是2008年的一个标签。所谓山寨,通俗地讲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这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迅速波及到其他行业和领域。
山寨手机风头正劲
“山寨机”从字面来解释:山寨——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品牌手机的功能和样式;由于逃避政府管理,他们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没有广告、促销等费用,所以其价格仅是品牌手机的1/3。
以前的解释是山寨机可以叫野手机、黑手机或高仿手机,而随著手机牌照的取消,绝大部分山寨手机似乎合法化。其中就有“金立”、“天语”等手机品牌。
拼装这些手机的厂商既不是地下加工厂,又算不上正规军。一些价格低廉、功能齐全的贴牌机和名称五花八门的杂牌手机也都属于“山寨手机”。
在南宁万达商业广场C座二楼,有近百家手机店铺出售“山寨”手机。据统计,在半小时内成交的30馀部手机中,“山寨”手机占了近20部。
据了解,“山寨”手机在南宁市各大通讯市场分量不轻,几乎占了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不少经销商专门经营“山寨”手机。南宁市民生路一家通讯广场老板锺先生说:“我每天销售的‘山寨机’约20部,数量是正品手机的3倍。”
山寨机最大的问题是质量无法保证,由于MTK方案所带来的便利,使得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工艺也较为粗糙的小厂也具备了直接生产手机的能力,这就导致质量问题成为了山寨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自从山寨手机粉墨登场,中国忽然刮起了一股山寨风。一时间,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山寨汽车、山寨网站、山寨电影、山寨艺人、山寨春晚,直到山寨天安门、山寨派出所、山寨白宫,形形色色林林总总,还有重汽的山寨发动机。不知道接下来是否还会出现山寨奥运、山寨故宫和山寨神七。
山寨系列最大的特点是“模仿”,但质量和内涵与正版均存在一定差距或差异。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忽然莫名其妙地进入一个山寨时代。
满城尽刮山寨风
山寨版春晚叫板央视春晚
据大洋网报道,一名在北京工作六年的电脑资讯从业员施孟奇,一个多月前兴起举办“山寨版春晚”的想法,为民间高人提供表演舞台,达到“与民同乐”的目的。
施孟奇说:“近年央视春晚新意不多,观众抱怨越来越不好看。民间有许多有才艺的高人,为什么不请他们来表演?”
施孟奇的想法获得许多中国网民的支持,更有趣的是,不少公司已表示愿提供赞助。至今已有500多人报名参加表演,还有更多人表示愿意担任义工。现在,“山寨版春晚”筹备团队已经成立,成员有十多人,分别负责网络技术、节目策划、节目质量审核、拉赞助、定场地等。
施孟奇坦言,自己也没想到山寨春晚的想法传到网上后,会引起这么大回响。他说,原先预估需要5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邀请观众300名,以目前火爆的情形来看,成本会超过。不过,已有很多公司表示愿意支持和赞助。目前,已有高碑店一家酒楼要提供彩排及演出场地,可邀请2000名观众。此外,还有几家互联网公司表示愿意提供直播服务。
施孟奇表示,节目还在徵集,语言类、歌舞类都要有,每个节目一定要有自己的主题。他表示,“山寨版春晚”是来自于民间,主要面向底层老百姓,因此,演员也邀请草根性质的民间杂耍、语言类的高人。
山寨版诺贝尔奖
当国际诺贝尔奖揭晓之时,中国网民也评出了中国山寨版的诺贝尔奖。华南虎事件中的周正龙拿到了诺贝尔生物学奖,文学奖被颁给了创造梨花体的诗人赵丽华。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因考证出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是婚外情而被颁发了诺贝尔考古学奖。著名经济学
山寨版明星
因为长得像周杰伦、周华健、刘翔等大牌明星,一些普通人被商家选中代言产品,成为网友评头论足的“山寨明星”。随著山寨周杰伦、山寨周华健、山寨刘翔纷纷露面,“山寨明星”如今成了网络最热门词汇。长春电视台《理财正前方》节目主持人刘畅以“长春刘翔”在网上一举成名。由于和刘翔长得像,刘畅被广告商看中,接拍了跨栏广告,多了“山寨刘翔”的称呼。福建人周财锋长相酷似周华健,算是山寨明星中的一个成功代表。从2002年接拍广告开始,至今已经接拍了洗衣机、电冰箱、皮鞋等10多个产品的广告。
山寨热水器爆炸
据曾长军的家人称,
而在被电击伤的同时,爆炸产生了巨大冲击波,曾长军整个身体被冲击波冲出了房顶。“卫生间的屋顶被冲破了一个大窟窿。”
山寨熊猫泰然逛街
江城冒出一只“山寨熊猫”,雷倒了不少路人。
“山寨熊猫”盼盼一经问世,每天都吸引来不少顾客。不少人都被这只“山寨熊猫”雷到。盼盼出名也带来麻烦,因为只有3个多月大,很多人都认为盼盼就是熊猫。
山寨文化的是是非非
观点1: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强盗文化
学者束学山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它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换版、贴牌,俨然正版充斥市场,成为消费者的新宠。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后,盗版之风、侵权之风就更加堂而皇之。山寨文化是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经济的自由也就像被贴牌一样,变得一文不值了。
在“山寨帮”的集体狂欢中,是市场秩序的混乱与沦丧,是国家合法税收被商贩抢劫。山寨一旦文化之后,自然混淆了公众的价值判断,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之间的界线就变得模糊了。中国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你的就是我的,行“拿来主义”。微软在全世界黑屏,但只有中国人反应最强烈。阴谋论、垄断暴利论、侵权论、无聊论、“有计划的网络犯罪”论,林林总总,国人盗版了微软为何如此理直气壮?难道不是山寨文化、山寨心理在作祟吗?微软黑屏在香港成不了新闻,这是因为在香港,使用盗版软件的公司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山寨文化的泛滥,助长了懒惰和无知,损害了创造力和竞争力。
观点2:“山寨风“流行有社会基础
相对于上述鄙视山寨文化的观点,更多的人认为,对山寨文化应该给予包容,认为它的流行有社会基础。“山寨风”在民间流行已久,并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它在模仿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终于闯进了主流文化的视野。
撇开山寨产品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说,大众推崇“山寨”,绝对是有社会心理基础的。网民们说,在发达国家,每一个产品的诞生都是面对普通百姓的,而我们国家不是,它总是要经过富商大款、机关要员等阶层后才能流传到普通老百姓手中。“山寨风”打破了这条产品消费链条,在夸大社会阶层消费能力的同时,直接把貌似高端的产品送到了普通百姓手中。
在《新闻联播》露脸之后,民间舆论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