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物业税指引的方向
日期: 09年06月3期

把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日本上世纪70年代做类比,不免发现颇多相似之处。1973年,日本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而1955年日本人均GDP才只有269美元。1974年前日本经济一直在加速,1959到1974的15年间,日本经济从13万亿日元增长到了134万亿日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6.7%。1974年的经济名义增长率高达19.33%,而1973年更曾高达21.76%,成为日本战后经济增长率之最。但就在这时候,日本经济的高速列车似乎紧急制动了,1974年的名义经济增长率虽然很高,但这一年的实际增长率却是负数,只有-1.23%。1975年的增长只有10.49%,1976年反弹到12.3%,1977年降低到11.4%,1978年10.1%,以后就再也没有超过10%。正是这样的年代里,日本地价出现了神话时代的惟一下跌。不过,尽管减速,日本的经济仍再次保持了15年的增长,到1981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1987年,人均突破2万美元。

日本的土地神话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直到1992年,日本政府实施税制改革,对土地保有实施重税,日本的房地产才开始了长达10馀年之久的漫漫长跌,日本的土地价格指数于是从1992年的150点下跌到2006年的70馀点,跌去了近一半的价值。

从1989年开始,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政策改革,其中1991年的财政政策被认为对世纪末前的日本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1991年的财政政策的核心是制定地价税的税制改革,即规定从1992年起,不管地价涨跌,凡持有者必须向国库缴纳土地持有税。税改之前,日本的土地税制和我们颇为相似,重取得而轻保有,保有者所负担税收的主要是固定资产税,税率颇低。1990年,日本的固定资产税对国民所得以及税收总额比率分别为1.7%和6%,而当时美国的物业税对国民所得以及税收总额比率分别为3.5%和14%。

土地私有、保有需纳税的原则使美国房价相对平稳,即使上世纪20年代的地产泡沫也只出现在佛罗里达的小片区域。而日本战后土地神话延续40年,代表的是后发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中房地产急速膨胀的情形。所谓土地神话是指在1992年以前,除1975年外,日本地价一直在上涨,造成了土地永远不会赔钱的幻象。

日本地产神话从根本上和土地的金融属性有关。日本国土狭窄,国民历来重视安家立业,造成了土地在日本国民中黄金一般的地位。战后资金奇缺,银行以抵押土地放贷开始盛行,逐渐形成了土地本位,而土地本位的存在和巩固,一个先决条件是土地不断升值,为企业融资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但问题是,土地变成了资产的度量衡,其实用的一面便被冷落。低保有费用阻碍了日本土地的有效利用,造成了土地紧缺和投机潮的蔓延。

从1963-2008年的统计看,投资美国房产和道.琼斯指数的增值回报不相上下,但从更长期的角度看,房产增值回报并不如股票。而在日本的土地神话中,土地的投资回报率却远超过股票。在日本经济增长初期,也就是1955到1965年,日本的地价上涨了6倍;在1965到1975年,地价上涨了4倍。地价上涨的速度要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大调整后,土地升值才开始减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5/10720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