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一直在4万亿积极财政政策的强刺激下艰难反弹。与此同时,一些利空消息四处流传,比如上市公司增发、比如已过会而未能发行的30多家公司的发行等等,不过,与海通证券的限售股解禁对比而言,这些所谓利空是小巫见大巫。
海通证券印证了以往对于大小非的一切恐惧并非空穴来风。比如,庞大的限售股是真正的定价者,他们将海通证券从曾经60元的高位打到12元左右,这还不是底,还有36层的地狱等著抄底的资金,8元的股价还是太高。除了限售股,不论大户、游资,还是没有上演解禁前胜利大逃亡、参加增发的机构,只要对这支股票还抱有一线希望的投资者,都是牺牲的羔羊。
海通证券是对大小非不可怕论的沉重一击。想想看,这个市场还有上千个海通证券这样规模的减持等著投资者,最可怕的是,只要有新股发行,就产生限售股,除了改变新股发行政策,没有什么能够挽救这样的市场。海通证券股价已经形成恶性循环,只有砸低成本,被套者才能解套。
据天相投顾统计,即使是在市场连续下挫的10月份,上市公司也仍然发布了25次减持公告,其中大非减持了1.05亿股,小非减持了0.47亿股。这仅仅只是达到了减持比例必须披露的数据,实际减持的数量肯定远大于这个数值。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19日,本月以来通过二级市场套现和上榜大宗交易等措施减持股份的上市公司共有63家,简而言之,大小非的减持规模是,恐慌时抛售,反弹时大卖,高点时狂抛。截至目前,单月解禁额度最高的月份为2007年10月份,额度达到4671.92亿元,恰巧是股指最高点的形成月份。
新股发行可怕吗?只要质地好,没什么可怕的;再融资可怕吗?只要是一家有持续赢利的公司,能按时给投资者分红,也没有那么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扭曲的新股发行机制,名为全流通,实则大部分不流通,以高市盈率发行,夹带著巨量大小非私货涉险过关。
有人说,大小非不是猛虎,目前抛售是因为产业资金现金流紧张,这种言论如果成真,那我们应该恭喜老虎成为素食主义者。所谓产业资本应对危机说,不过是应付民意的巧妙藉口而已,如果此说成立,所有套现的大小非都将套上产业资本的光环搏得同情。在去年高点,大小非减少套现了吗?我承认,预期好、现金流充足,大小非不会轻易减持,反过来,只要预期继续不好,大小非就会减持,减持之时还会有反常的反弹。
4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与央行降息,是为了保障实体经济的增长,虽然救实体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救股市,但救实体经济毕竟不等于直接救股市。实至今日,推出平准基金的呼声还是很高,如果我们继续热衷于头痛医头的股市治理方式,那么,市场就会以惊挛的投机作为回报。
而作为至关重要的大小非问题的治理上,却已然成为管理层的一个心结,大小非顺利解禁与股改成功、与市场化划上了等号,并且放出各种风声为大小非、大小限辩护,如大小非解禁低于预期,如大小非不是市场低靡的主因,如大小非有序解禁等等。如今海通证券以确凿无误的事实,狠狠地嘲笑了管理层的苦心,嘲笑了除大小非制度建设之外的各种救市努力。 叶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