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岁末年初中日经贸的回顾与展望 / ● 本报记者 宇默
日期: 04年01月3期
  2003年是中日经贸大发展的一年。截至12月,双方间的贸易额已突破了1300亿美元,交流领域也在急速扩大。关于当前中日经贸合作与今后的展望等问题,记者专访了日本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中国经济中心主任研究员沈才彬先生。
  沉才彬毕业于中国社科院,获日本经济史硕士学位。1984年来日后曾先后在东大、早大、一桥等学校担任过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及教师等职务。2001年起担任现职。关于中日间的经济问题,他曾经发表过大量研究报告,并作过上百场专题学术演讲,产生了极强的社会反响,因此被日本多家媒体誉为“最强中国问题专家”。
  谈到2003年的中日经贸时,沉才彬指出,2003年日本经济开始走向恢复,亚洲与美国则开始复苏,欧洲也趋向好转。由于日本属外向拉动型经济,所以许多日本媒体认为主要是由日美间的经贸合作促成了当前日本的景气回复,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日本财政省的统计显示?去年1~11月份日本出口增加4.3%,增2兆600亿日元,但对美国的出口却减少1兆3900亿日元,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黑字1~11月也减少9734亿日元。与此相反,日本对亚洲地区的出口1~11月同比却增加33%。对中国出口更达创纪录的1兆4900亿日元。另外,去年7~9月美国GDP增长率为8.2%,增长势头强劲。而且现在美国仍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市场,占日本出口总量的20%。中国约占12%,如加上香港则增至18%。但和5年前相比变化却很大。在1998年,美国所占比例为30%,中国和香港算在一起仅占11%。基于此,沉才彬预计,到2010年左右排名将发生逆转,中国极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
  目前,许多持续经营业绩良好的日本企业、以及经营状况好转的日本企业都与中国的经济景气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日本的钢铁业。由于中国钢铁进口的需求大增,致使日本现在许多钢铁企业几乎都处满产状态,这种情形已多年来未曾出现了。2002年日本对华钢铁出口达656万吨。占日本钢产量的6%、出口的15%。2003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而导致钢价上扬。中国购买日本钢铁主要由于住宅、汽车、基本建材,家电等制造性行业。此外,日本的海运业、运输机械业及机床制造业也因受益于中国的经济景气而业绩好转起来。因此可以说,对中国出口的增加直接拉动了日本的景气回复,离开中国的日本已很难谈发展。
  在2003年,中国进口增长了40%,高达4100亿美元。排名也由第6位上升至第3位,居于美德之后。而日本的人口,3年后将达到顶峰并随之开始减少,由此导致市场萎缩,所以只能藉助开拓海外市场。中国2030年人口将达16亿,并继续以每年1200万的速度增加。如果人均GDP仍将保持在1000美元的水平,那么到2030年时市场将扩大6倍以上。
  沉才彬也谈到,目前中国经济虽已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扩张时期,但也存在相当多的隐患。首先,由于经济过热而产生了大量投资泡沫。据统计,全国11个省的不动产投资增幅超过50%,35座大中城市中有10所城市的不动产投资增长超过70%。而生产设备投资则增长150%。这样很容易造成生产的过剩而导致紧缩,从而出现经济问题。其次,银行贷款1~9月份仅新增部分的增幅就达93%,约2700亿元人民币。第三,货币发行供应量1~11月增幅达20%。但上述三项所造成的经济泡沫一旦破灭,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极大的负面冲击。因此中国政府现在已开始采取措施,限制面向不动产与开发区的投资,并着手重组整顿银行系统。第四是不良资产问题。目前中国的不良资产无论在整体比重上,还是在占GDP的比例上均远远高于以不良资产多而著称的日本。因此,中央政府今年将大规模注资,以求在2007年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前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资产数额。
  沉才彬在对2004年作预测分析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8%将没有太大问题,但投资与出口这两项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将由于存在出口退税率降低、与他国贸易磨擦增多、以及可能发生的人民币汇率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而将有可能相对降温。但是,个人消费将可能增加。此外,由于中国关税的下降,进口还将增加,对外贸的开放也将继续扩大,限制进口的措施也将逐步被撤消。另外,中日贸易如能保持月增长10%的速度,从目前的1300亿在2004年底增至1500将不成问题。由于双方在贸易结构上存在互补的特征,中日之间的贸易将会保持双赢局面。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394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