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连串良好的日本经济数据为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日本经济的确是在增长,但它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需求才能保持增长呢?如果中国的增长放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日本经济目前已连续7个月出现增长,4-6月份当季较前一季度增长0.9%,7-9月份当季较前一季度增长0.6%。但对这些数据需要加以说明。
首先,这些数据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即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而最近一个季度的名义GDP增长率则和上一季度持平。另外,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对通货紧缩的过高估计,近来对经济增长的计算出现了偏差,因此,实际GDP的增幅应该低于公布的数据。不过,对一个在过去10年中始终在衰退的边缘挣扎的国家来说,这已经是十分出色的表现了。
但是除此之外,令日本忧心忡忡的问题是,经济的增长很少是受国内需求拉动。第三季度中私有领域和政府的支出均未出现增长,同时由于首相小泉纯一郎压缩了政府开支,政府的投资反而较此第二个季度下降了3.9%。
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两大主力是出口和私有领域的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又被用于添置工厂设备用以制造出口产品。这使日本在经济复苏和希望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海外经济放缓的影响。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出口中增长幅度最大的部分是针对亚洲国家的,尤其是向中国的出口。日本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对欧洲的出口,尽管仍不及对美国的出口额。短期来看,这些数据显示了中国异乎寻常的重要地位。10月份,在日本出口较上年同期实现的增长中,有63%来自于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出口增长。
乍一看,这似乎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中国除了向全球供应商品之外,也在扮演一个商品需求中心的角色;但它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日本经济将面临多大的影响?
ING Financial Markets驻东京经济学家Richard Jerram称,如果问到欧元区与日本在过去的两年中有何不同之处,答案有可能是日本邻近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但是杰莱姆还指出,尽管日本向中国出口机械产品,但是并不清楚这些机械产品的最终用途是否与上海市摩天大厦的修建或在纽约沃尔玛超市中出售的T恤的生产有关联性。
日本国内有分析师按照企业水平将公司分为两类:一类为最终需求来自中国的公司,另一类为最终需求来自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公司。
另一方面,像电子制造类公司将中国工厂作为生产基地,通过中国将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因此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日本电子元件出口和最终需求设备进口中的一个通道。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3月31日2002财政年度,日本电子制造公司向他们在中国的业务出口总额为8,550亿日圆(合78.1亿美元),约占同期日本向中国出口总额的24%。
除上述出口品之外,许多其他由日本出口至中国的产品很有可能为机械与部件,中国用这些设备生产出口商品。这种贸易有可能已经增长,原因是中国在两年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放慢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减弱。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Osamu Tanaka称,中国经济的状况无疑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有许多因素可能会减轻这种影响。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或明显下降,像建筑项目这样的中国最终需求出口产品的日本公司将会受到影响。目前最为受益于中国建筑项目需求的两家日本公司为日立建机(Hitachi Comstruction Machinery)与小松建设工业(Komatsu),他们生产液压挖掘机这样的建筑用机械。
汇丰证券(HSBC Securities)分析师Graeme McDonald称,日立建机利润的60%来自中国,而产品更加多元化的小松建设工业利润的10%来自中国。日本最大工业空调生产商大金工业(Daikin Industries)为另一家中国需求受益公司,其利润的20%来自中国。
许多日本上市公司在中国均开展重要业务,但是Graeme McDonald称,日立建机与大金工业最容易受到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日本经济目前已连续7个月出现增长,4-6月份当季较前一季度增长0.9%,7-9月份当季较前一季度增长0.6%。但对这些数据需要加以说明。
首先,这些数据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即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而最近一个季度的名义GDP增长率则和上一季度持平。另外,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对通货紧缩的过高估计,近来对经济增长的计算出现了偏差,因此,实际GDP的增幅应该低于公布的数据。不过,对一个在过去10年中始终在衰退的边缘挣扎的国家来说,这已经是十分出色的表现了。
但是除此之外,令日本忧心忡忡的问题是,经济的增长很少是受国内需求拉动。第三季度中私有领域和政府的支出均未出现增长,同时由于首相小泉纯一郎压缩了政府开支,政府的投资反而较此第二个季度下降了3.9%。
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两大主力是出口和私有领域的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又被用于添置工厂设备用以制造出口产品。这使日本在经济复苏和希望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海外经济放缓的影响。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出口中增长幅度最大的部分是针对亚洲国家的,尤其是向中国的出口。日本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对欧洲的出口,尽管仍不及对美国的出口额。短期来看,这些数据显示了中国异乎寻常的重要地位。10月份,在日本出口较上年同期实现的增长中,有63%来自于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出口增长。
乍一看,这似乎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中国除了向全球供应商品之外,也在扮演一个商品需求中心的角色;但它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日本经济将面临多大的影响?
ING Financial Markets驻东京经济学家Richard Jerram称,如果问到欧元区与日本在过去的两年中有何不同之处,答案有可能是日本邻近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但是杰莱姆还指出,尽管日本向中国出口机械产品,但是并不清楚这些机械产品的最终用途是否与上海市摩天大厦的修建或在纽约沃尔玛超市中出售的T恤的生产有关联性。
日本国内有分析师按照企业水平将公司分为两类:一类为最终需求来自中国的公司,另一类为最终需求来自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公司。
另一方面,像电子制造类公司将中国工厂作为生产基地,通过中国将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因此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日本电子元件出口和最终需求设备进口中的一个通道。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3月31日2002财政年度,日本电子制造公司向他们在中国的业务出口总额为8,550亿日圆(合78.1亿美元),约占同期日本向中国出口总额的24%。
除上述出口品之外,许多其他由日本出口至中国的产品很有可能为机械与部件,中国用这些设备生产出口商品。这种贸易有可能已经增长,原因是中国在两年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放慢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减弱。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Osamu Tanaka称,中国经济的状况无疑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有许多因素可能会减轻这种影响。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或明显下降,像建筑项目这样的中国最终需求出口产品的日本公司将会受到影响。目前最为受益于中国建筑项目需求的两家日本公司为日立建机(Hitachi Comstruction Machinery)与小松建设工业(Komatsu),他们生产液压挖掘机这样的建筑用机械。
汇丰证券(HSBC Securities)分析师Graeme McDonald称,日立建机利润的60%来自中国,而产品更加多元化的小松建设工业利润的10%来自中国。日本最大工业空调生产商大金工业(Daikin Industries)为另一家中国需求受益公司,其利润的20%来自中国。
许多日本上市公司在中国均开展重要业务,但是Graeme McDonald称,日立建机与大金工业最容易受到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