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 运
上周一(10月9日)是中国国庆节长假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由于国庆长假期间,外围股市全面大涨,其中道琼斯指数创下历史新高,香港恒生指数也创6年多新高;同时节前沪深市场营造的“红三兵”良好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盘在“十一”长假后重演今年“五一”长假后高开高走的强劲走势。当天,上证指数大幅高开16点,整个上午呈震荡走势,午后股指再接再厉,最终在中国银行急涨以及民生银行涨停的带动下,顺利突破了2004年4月形成的高点1783点,当日的收盘指数为1785.39点,大涨32.96点,为2001年9月26日以来收盘新高,涨幅为1.88%。在大盘急涨以后,投资者仍然比较理性,周二(10月10日)中石化低调复牌,给沸腾的人气服下一剂清凉药,周三(10月11日)和周四(10月12日)市场选择了向下调整,周五(10月13日)又奇迹般地回升,报收于1784.66点。一周之内,大盘就在1763-1793点这30点的狭小空间中震荡,走出了罕见的高位横盘态势。尽管上证综指创出新高,但市场分化仍然存在。以周一(10月9日)为例,沪深两市A股跑赢大盘的股票数仍不到一半,近200只个股还以下跌报收。一方面是一些大盘蓝筹股越走越强,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按照复权价计算近期持续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一些开始出现调整的个股则越走越弱,其中上半年表现突出的有色金属板块在近期就一直表现较弱;同时随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地产股再度出现明显调整。大盘蓝筹股的“受宠”,短期内固然有受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即将推行的金融创新举措刺激的因素,但从它们自身的资质来看,本轮行情涨幅偏小,业绩持续稳定使得估值水平不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于四季度出现“开门红”,许多机构投资者对后市的行情预期逐渐乐观。一方面,下半年企业盈利增长有逐季增强的趋势,机构投资者对个股的估值参照逐步从2006年的每股收益向2007年过渡;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显而易见地成为了相关受益板块行情的强驱动力;再者,监管层为工行A+H成功上市做了充分准备,也打消了部分投资者对工行上市压力的顾虑;而周边市场在A股节日期间的良好表现也为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提升创造了外部环境。市场有可能在上述正面因素的支持下形成对前期宽幅震荡行情的有效突破,但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并非特别便宜,因此短期内较难支持特大幅度的上涨;另外,国内宏观调控的持续性、外围经济增速的放缓、A股市场的后续扩容节奏,都成为后市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投资者在谨慎乐观的基础上保持一份清醒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