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祖国
中国人民银行4月13日发布公告宣布,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买外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在一定额度内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自有外汇,用于在境外进行包括股票在内的组合证券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购买外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这标志著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在中国正式出台,这一制度的推出,意味著中国外汇管理政策发生了进一步宽松的转变,也意味著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双向开放的新阶段。同时,这一制度的推出将使中国个人和机构的资金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变数,从而对中国国内金融市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QDII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英文缩写,是与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反向的一种制度安排。通常是在某一个资本项目或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境外个人和机构投资本国金融或资本市场,或本国个人和机构投资境外金融或资本市场由于受到外汇管制而无法进行,通常可以采取间接投资的方式使金融或资本市场实现一定程度的开放。中国此前已经实行了QFII制度,允许境外普通个人和机构通过由监管当局所认定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但这只是一种单向的开放,境内的个人和机构仍然无法通过正规的途径对境外的金融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活动。而此次QDII制度的出台将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从原来的单向开放转变为双向开放,资本流动的通道从原来的单行道转变成双通道。
关于中国大陆实行QDII制度问题,最早是在2001年上半年由香港方面首先提出来的。香港特区政府向中央政府建议设立相关制度,允许大陆境内个人和机构的资金机构通过由监管当局认可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流向香港股市及债市。香港特区政府并不避讳,此举意在引进内地资金进入香港证券市场,激活香港股市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入港,这在当时被媒体形象地比喻为“北水南调”。在2002年的年底QFII推出后不久,证监会也曾力推QDII,但当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并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时至2004年下半年,当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研究QDII的时候,证监会的态度却又变得保守起来,这是因为当时股市行情不佳,证监会担心因资金外流而进一步导致股市“失血”,使股市进一步低迷。据悉,关于QDII,无论是以会议还是以信函的方式,部委之间进行过多次协商。终于在2005年10月份,由证监会、外管局、发改委、央行、银监会五部委联合制定的QDII报告宣告完成,这份报告被认为是协调部委立场冲突的突破性进展。据悉证监会在向中央政府提出出台QDII政策的条件时,还是希望境内机构不要一哄而上,建议由保险公司先做试点。但是,从央行的公告中可以看到,中国推出QDII的步伐还是比较大的,QDII的主体包括银行、证券经营机构和保险机构。
此次央行果断推出QDII制度,显然与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压力,实行“藏汇于民”的外汇新政有密切的关系。设立QDII制度可以看成是调控外汇储备数量、降低外汇储备贬值风险的手段之一。其作用是把境内外汇存款分流至海外投资,平衡过分顺差的国际收支。居民个人和机构持有的部分外汇通过QDII进行对外金融或证券投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压力。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日本,居全球第一位,而且增长速度快,今年3月底已经高达8700亿美元,离9000亿已经为时不远。虽然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创出新高,但是居民和企业的外汇持有意愿却持续降低,原因就在于持有外汇存在贬值的风险,如果没有良好的外汇投资渠道来对冲这一风险,居民和企业持有外汇的意愿不可能提高。因此,为了鼓励居民和企业持有外汇资产,开拓外汇资产的投资渠道自然成为当务之急。
QFII与QDII这一“双Q”制度的实行,将使中国与国际间的资金流动成为双向流动的过程,这对国内国际金融市场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由于央行对不同类型的QDII的资金性质作了明确的区分,确定了QDII制度启动初期政策框架,因此近期有以下可能出现的影响值得关注。一是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外汇投资于境外债券市场与货币市场,因此今后本币与外币的利率联动性将会增强。二是由于证券经营机构对境外股票市场的投资目前仅限于外汇资金,不能用人民币兑换,所以对境内股市的资金分流作用不会很明显,但对投资者的预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三是境内外金融机构将会围绕外汇理财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随著QDII制度的出台,境外的外汇投资已经合法化,将会在中国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外汇理财市场。中外机构为了争夺外汇理财的业务机会必然要进行明里或暗中的较劲,比如今年3月底才进入中国的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BBH)就表示,正在积极争取社保基金在香港投资的相关业务。在QDII推出之前,外资银行已利用一种被称为“QDII雏形”理财产品与中资银行比拼,渣打银行推出了中国市场上首个与海外股票指数相连结的外汇理财产品;荷兰银行推出了“国际商品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及“香港恒生指数连动结构性存款”,汇丰银行推出了首度挂钩欧洲奢侈品股票产品。内资银行当然也不想示弱,民生银行推出了挂钩世界杯概念股的外汇理财产品;中国银行藉助自身在海外的众多网点,推出美元9个月期“桶桶金”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运作模式是:国内投资者以存款形式存入发行机构国内账户,而发行机构再用其在境外的等值资金去购买相关产品,获得收益后再通过发行机构国内账户转到国内投资者账户。四是资金托管业务将成为内外资银行争夺的重要目标,由于中国推出QDII的运作模式采取主托管行和副托管行的全球托管模式,其中主托管行由中资行担任,负责境内事宜;副托管行可以由外资或合资银行担任,主要负责境外事宜。这种托管模式虽然能给中外银行都带来利益,但在全球范围内,资产托管业务竞争也日益激烈。目前国内托管业务最大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但在QFII制度推行之初内资银行的托管业务已经输给外资银行,在总共约60亿美元QFII额度中,外资银行托管额度近70%,工、农、中、建、交5家QFII托管额度仅占30%,中资银行在以后的托管业务争夺中,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