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缘何维系宽松货币政策
日期: 06年02月3期
   ■ 马玉安

  2月9日,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政策决定会议通过决议,继续维系现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鉴于摆脱通货紧缩还需要持续向市场提供大量资金供给的实际,尽管目前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连续出现正的增长,但出于多方因素的考虑,大多数政策委员赞同将日本银行活期存款账户馀额的目标区间继续保持在30-35万亿日元不变。
  进入2006年,随著日本经济景气循环的进一步显现,市场上要求解除宽松货币政策(“量的缓和”)的呼声日益增高,日本银行内部的“萌动”也开始复活。但是,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依旧面对著来自日本政府和执政党方面的强大阻力。
  日本银行能否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是2006年日本金融政策的一大看点。有分析认为,2006年1-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幅有望增加到0.2-0.6%,日本银行从今年4月就会开始著手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依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本经济复苏态势的稳健和资产价格的上升,导致市场的呼声进一步强烈。如果名义增长率达到2%,日经股指超过18000日元大关的话,市场就会在解除宽松货币政策方面“纠缠不休”。如果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指数超过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的预想、通货紧缩消失、名义增长率达到3%的话,零利率政策自然就失去其存在的理由。届时,市场将取代日本银行与日本政府直接对立。二是“活力门事件”的出现,将极大地削弱日本政府内部市场主义派的势力,以金融政策为核心的“通货膨胀”政策隔壁会有所收敛。日本银行可在避免与日本政府进行正面“冲突”的情形之下,就可轻松地达到解除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日本银行为了防止出现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2000年8月,由于解除零利率政策失败,日本银行前总裁速水优面对日益高涨的诸多风险,自2001年3月开始重新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2001年至2003年上半年,是日本不良债权问题相对来讲比较严峻的时期,日本银行通过提高活期存款账户馀额的目标区间,向市场投放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此后,该政策几乎成了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政策决定会议的“保留项目”。
  福井俊彦2003年接任日本银行总裁后,为了彻底摆脱不良债权问题的长期困扰,继续沿袭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福井俊彦近期有关金融政策的表述来看,其有意将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视作2006年所面对的一大课题。
  但是,日本政府和执政党方面则认为,日本银行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时尚早,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来维系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可消除风险升级,遏制金融危机。从迄今为止该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最大的收获恐怕莫过于对于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支援。2001年以后,日本的金融机构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大有金融危机一触即发之势。正是通过短期金融市场上大量的资金供给,致使经营惨淡的金融机构能够筹措到资金。宽松货币政策下大量的资金投放,不但消除了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升级,更有效地遏制了金融危机的出现。二是从新近发布的日本经济的相关数据来看,日本经济与上年同期相比仅仅是摆脱了负的增长,还没有稳定地保持在正值范围内。日本银行此前已对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设定了三个方面的条件:1、消费者物价指数与上年相比,增长率稳定在正值范围以内;2、政策委员会的大多数委员对增长率是否稳定在正值范围以内达到共识;3、对于经济、物价形势是否需要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进行综全性的判断。三是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必导致长期利率的上升和国债利息的增加。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稳定在正值范围以内,长期利率就会承之上升。如果2006年度长期利率上升到2%左右,就会多支付2000-3000亿日元左右的利息。如果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利率提高0.25%,利息支付额将超过9000亿日元。如果这种情形出现的话,日本今后的金融政策就不得不面临著与国债管理政策进行相应的地协调。
  有分析指出,日本银行如果不能够及时解除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面临著更大的政策转抽象的风险。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迟迟不能够得以解除,就会进一步助长盲目购买股票和进行房地产交易等风险的出现。尽管目前出现的泡沫可能会很小,但如果一旦形成规模,就有可能重蹈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的覆辙。等到日本银行不得不解除宽松货币政策之时,恐怕已经为时已晚。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1615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