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辉)11月7日,在位于东京的联合国大学召开了由日中产学官交流机构主办的大型国际研讨会《转折点上的中国经济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针对“中国经济和十一五规划”一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其中,东京经济大学副教授周牧之提起的三个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可。
周牧之认为,对于“十一五规划”期间的中国社会经济,有三个核心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是中国的人口移动问题。中国有一亿四千万农民在城市打工,还有一个统计是城市里现在有三亿暂住人口,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待,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这次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于这个问题是否说够了、讲清楚了,这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二是中国的财富分配问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了二十多年,但是财富的分配上存在严重问题。农民、农民工、城市底层的广大群众,他们的生活虽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和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水平相比,他们的生活质量还改善得不够多。那么,财富到哪里去了?今后社会财富该如何分配、如何再分配?是亟待探讨的问题。另外,就区域发展而言,中国有的地方发展得比较好,例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方,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发展得都很好,地区差距正在扩大,发展落后的地方怎么办,是放任不管还是通过建立再分配机制进行调整?
第三是中国经济的活力在什么地方。巨大规模的人口移动,特别是农民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在过去的二十多年,这些移动人口幸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必须让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活力的农民工在城市的定居、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收入分配上得到更多制度上的保障。另外,在谈论国际竞争力这一问题时,我们会常提到廉价劳动力是我们的优势,其实,我们应该把中国的竞争优势从廉价的劳动力转移到旺盛的企业家精神上去,要让社会底层的人过得更好、得到得更多。
周牧之表示,中国经济需要更科学的发展和更公平的分配。这次十一五规划建议的主线就是要更科学的发展,更公平的分配。但是,内容是否充分还有待商榷。比如在人口移动问题上提得就还不很充分,只提到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政府还是怕大量人口移住到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去。如何对应移住在城市的外来人口,这次十一五建议还说得不够充分。总体上讲,这次十一五建议对中国社会经济而临的问题讲得非常清楚,有危机感,是一个展望型的规划建议。中国要致力于改善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分配,还需要对财政、税收等政策和机制进行改革和调整。
联合国大学众专家把脉中国经济 / 周牧之三条切中十一五要害
日期:
05年11月3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14577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