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股市自9月20日以来开始出现一轮中级的调整行情,在这之前,上证指数自1000点左右发起强劲反弹,一路回升至1223点,之后在此形成头部快速下滑,中间虽有反复,但疲态逐渐加重,在上一周跌破1100点的整数关,创下本轮调整行情的新低1067点。在上一周的周二(10月25日)至周五(10月28日)的四个交易日中,均拉出阴线,而且其中有三个交易日拉出长阴线,并且同时突破1100点整数关与半年线的双重支撑,还留下了调整以来的第二个向下跳空缺口。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市场气氛又不由得紧张起来,对后市判断的分歧自然也在加大。
关于引起调整的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讲,与投资者对股权分置改革的预期难以明确有直接的关系,投资者的预期难以明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改革中的对价支付水平的预期难以明确,二是对改革中的扩容节奏安排的预期难以明确,由于这两个预期难以明确,因此在行情稍有恢复以后,市场整体缺乏追涨的热情。而上一周出现一周内超过5%的跌幅,则另有一些特殊的原因,首先是自10月份以来,香港股市出现了连续下跌行情,在上一周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急挫,从而对境内的A股和B股投资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是导致上一周上证指数破位下跌的重要的外部市场因素。就内部市场的因素而言,上一周的季报公布进入高峰期,由于市场处于调整状态,而调整之前的行情又是以超跌反弹为主,虽然很多超跌股票在此前的反弹行情中涨幅巨大,但是季报的业绩表现平平,部分还比预料要差,一般来说,在调整的市道中,公布业绩往往会加剧原来涨幅较大个股的调整。按照规定,10月底季报公布必须完毕。由于只剩下一周的时间,而通常绩差的公司往往在最后公布季报,投资者就会自然担心以后公布的季报不会好,从而提前采取回避策略,加剧了市场的杀跌行为。另外,全面股改后的首批股改公司陆续开始复牌交易,而上一周复牌的新G股普遍出现贴权现象,即市场价格低于扣除对价支付权利的除权价格,个别新G股竟然贴权幅度达到10%以上,G股的大幅贴权也导致了市场的恐慌。
行情大幅调整以后,后市将如何发展,这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一个基本的判断是,继续大幅度下挫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中国股市的估值水平已经与国际接轨。自2001年股市进入熊市以来,与国际接轨的取向一直是拖累大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经过4年多的下跌,目前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仅仅为17倍,而沪深300指数样本股的市盈率只有13倍,如果考虑股权分置改革平均10股送3股的对价因素,上述的市盈率将降至13倍和10倍,已经与H股的市盈率水平大致相当。所以,今后估值水平与国际接轨不仅不会再成为拖累A股的因素,反而会成为一种支撑的因素。在短线方面,超跌之后,报复性的反弹将随时有可能展开。
■ 浩 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