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热火朝天的中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增幅继续小幅减缓。面对日渐悲观的全球经济前景,中国经济逐渐减缓引发了人们对中国需要多快增长速度以及它能达到什么速度的讨论。
中国国家统计局
出现减缓主要是由于贸易疲软以及今年年初的国内雪灾。同时,通货膨胀水平依然很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经将抑制通胀列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3月的消费物价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8.3%,比2月的8.7%略有回落。3月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8%,2月为6.6%。
第一季度的增长数字超出几乎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测,它也减轻了国内要求政府停止抑制通胀、开始刺激经济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在宣布最新数据时表示,政府的任务没有改变。他说,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仍然是防止物价继续上涨,但他表示,政府也会注意不要引起经济增长剧烈减缓。
中国国务院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称虽然全球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但通胀仍是中国首要的经济问题。央行则上调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减少了银行能用于贷款的资金,此举更是明确传达了上述信息。
这些举措是政府自去年以来推行的一系列抑制通胀政策的一部分,这些政策包括让人民币升值、上调利率以及控制银行贷款等。在为高速增长带来的好处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政府官员也承认,去年将近12%的增幅超乎想像,今年显然不可能延续这个速度。
确定合适的增长速度更难。国内经济学家们多年来都认为8%-9%属于正常的增长速度,但现在开始将这个标准提高到10%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预计全年增长率可能在9.5%-10.7%。这一预测也符合1978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9.8%的年均增长率。
鉴于这种势头,中国几乎不可能出现传统的衰退即经济活动减少的情况。但还是有人担心,全球经济减缓会导致中国的增长率低于其潜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低于能创造足够工作机会的水平,这也是一些经济学家所谓的成长性衰退。
北京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经济学家李志坤说,对中国来说,低于8%的增长就可视为衰退。
亚洲开发银行最近提出警告说,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即全球经济剧烈减缓、金融市场动荡加上国内高通胀,中国今年的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7%。但即使放缓程度不这么剧烈,也会危及中国政府为其日渐膨胀的城市人口创造新的工作机会的目标。有关官员预计,每年需要新增1000万个工作机会才能跟上劳动力的增长速度。
据官方数据,过去5年中,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产生约850,000个新工作机会。这意味著,政府如果想要达到其目标,就需要将年增长率保持在11%左右,或是想办法让较低的增长率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经济学家庄建说,关键问题是,政府需要改善私营企业及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这些企业应该能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随著中国出口增长减缓,已经出现了关于部分制造商裁员及关闭工厂的报道。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对此表示担心,他们要求政府刺激经济增长,以应对全球经济减缓的影响。
中国《经济观察报》在最近的一篇社论中对失业率上升的社会影响发出警告,并提出首要任务应当是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而非抑制通胀。温家宝表示,他希望在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实现平衡,但他与有关官员一直难以说清到底怎样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