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没有合格的经济学家?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哪些经济学家已经跻身世界主流经济学家行列?
2月24日,由华尔街电讯编制的2006年(第二届)“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排行榜正式揭晓,钱颖一、郎咸平、林毅夫、邹恒甫、吴敬琏、张维迎、李稻葵、陈志武、田国强、张五常名列榜中。值得关注的是,除吴敬琏外,其馀9位经济学家均毕业于欧美名校,受过正规而系统的西方经济学训练。
华尔街电讯董事会主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教授指出,“评判一名经济学家是否合格主要有两点:第一,他对经济到底了解多少;第二,是否有创造力。有很多人有一流经济学的教育背景,但他们没有创新思维,这也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学家的。”
蒙代尔表示,中国有很多名牌大学经济系,但没有一个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经济系前列,无法与麻省理工、哈佛、耶鲁、剑桥、牛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世界名校相提并论,这也是制约中国经济学家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经济学是一门非常专业、非常严肃的学科,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才可能出成果。”
据介绍,此次评选经济学家的指标包括3个方面:学术影响力(70%)、经济影响力(25%)和社会影响力(5%)。学术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引用的次数;经济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对经济增长、经济改革和产业政策的影响;社会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知名度以及话语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