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青少年适应不良
日期: 08年03月1期

  近来愈来愈多的青少年及其家长到相关心理机构求诊,其中许多人的困扰来自压力调适困难。许多家长对此感到不解,这些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呢?其实,这必须从青少年的自然发展阶段、适应不良的症状、提供协助的技巧做深入了解。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徵。首先,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第二迅速的阶段,尤其第二性徵的出现,这种变化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引发冲击。与此同时,随著生活空间的扩大、青少年对自身的内省力以及对外界批判力的提高、社会经验的积累,他们对父母、老师等长辈权威的价值观采取挑战态度,并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青少年的心理特徵多敏感而脆弱。随著第二性徵的发育,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必然导致青少年心理上的相应反映,心理上的矛盾又在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下,经历著起伏不定的激化、转化过程。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最易发生烦恼及各种心理障碍,尤其是适应性不良。所谓适应不良,是指由于心理因素而加剧了个性障碍及影响身体健康的状况。

  有关资料表明,青少年期适应不良主要发生在14-20岁,男性较多,多发于初、高中学生。通常表现为失眠、暴躁、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好动、手淫、胡思乱想或沉默寡言、兴趣下降、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甚至打人、骂人、毁物,更严重者则对生活失去信心、悲观失望,个别可能出现伤害自己或自杀等行为。

  对于形成适应不良的原因,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相关。造成青少年适应不良的因素包括:

  自身个性障碍——根据资料,适应不良者中内向型性格者较为多见,个别为分裂型人格,他们多孤僻不合群,兴趣范围狭小,固执己见而敏感多疑,易与家庭及周围人发生矛盾。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难以找到恰当有效的解决方法,如果这些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消除,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致使社会适应不良。

  人际关系紧张——主要表现为与父母、同学关系的不融洽,其次是与老师关系的不和睦。

  家教方法不当——统计表明,青少年社会适应不良,半数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妥(如经常态度粗暴、训斥)有关。还有少数因学习困难所致,个别与父母的过分溺爱也有一定联系。

  预防青少年适应不良,需要从幼年时期做起,主要是注意心理卫生的教育和训练。及早发现青少年适应不良的症状就是家长协助他们的第一步,无论工作多忙,家长都应每天与孩子相聚片刻,而且沟通的习惯最好在孩子小时候就建立。

  1、在青少年性格尚未定型前,应从小培养孩子大方、合群、开朗的性格。

  2、应教育孩子学会分析自我缺点,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逐条加以纠正控制。

  3、通过心理训练可增进身心健康,纠正社会适应不良。如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某些事物,培养对行为的自控力,加强对意志的锻炼及对挫折的耐受性等,均有利于调整青少年的适应不良。对各种适应不良的情况,除主观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外,为避免危机还应积极采取回避或转移,这对心理健康也是有益的。

  此外,有些成人所患的精神疾患会在青春期开始呈现,如过分的孤独畏缩、思考奇异、感觉古怪等,有时是精神分裂症的初期病症。至于焦虑症、强迫症等许多神经症都可能在青少年期发生,特别是神经衰弱发病率最高,可谘询相关精神科临床专家。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8/6680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