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盈
12月10日,在千叶商科大学举行的中国同盟会设立100周年纪念日中研讨会上,我们见到了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年逾80岁的章先生依旧身体硬朗,神采奕奕,他表示此次来日是受千叶商科大学邀请,在这次日中研讨会上作基调演讲的。
章开沅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1983-1990期间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是享誉国际学术界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我一生在学术上做了两件事。一是把中国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并把国外的研究引入到中国;二是让国际教会大学史研究走进中国,又让中国的研究走向世界。”章开沅教授对记者笑言。
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教会先后在中国创办了一批大学。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美国和台湾学者开始了对教会大学的研究,唯独在中国教会大学的故地──祖国大陆,因长期受“左”的思潮的影响,将教会大学单纯看成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或文化租界、反动堡垒,教会大学史研究一直是学术禁区。章开沅陷入了深思: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曾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自己有责任重新客观研究和评价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从此,他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
于是,1989年6月,在他的主持下,首届中国教会大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大召开,海内外30余名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这次研讨会开了国内的风气,被视为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历史研究的里程碑,章开沅在开幕式上的致辞多次被引用,他和美国学者林蔚共同主编的论文集《中西文化与教会大学》深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由章开沅与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3卷共120万字的长篇巨著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辛亥革命的通史性、综论性的大型专着,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较高赞誉,被称为“最能体现目前中国辛亥革命研究的观点、方法、水平”的权威性著作。
对已故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贝德士档案的研究是章开沅教授的又一杰出贡献。1988年和1991年章开沅先后两次前往查阅。回国后,他首先将贝德士文献中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写成《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一书,以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在国际上首次详尽地揭露了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力驳斥了日本右翼分子试图掩盖历史罪行的无耻谎言。1999年,他的贝德士文献研究的系列著作之二《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隆重出版,这对日本右翼分子掩盖历史罪行的企图是又一次反击。
“学大则君子之德崇,言远则君子之业广”,这正是对章开沅先生在治学与育人两个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写照。已届80岁高龄的章先生仍然没有停下研究与探索的脚步,他说,只要我还有清醒的意识,我的工作就绝不会停止。“历史是划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如今,章先生仍然引领着我们透视历史的沧桑,探索史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