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雁
家住千叶县的在日华人孙岩娟,黄金周与丈夫孩子一起回国探亲。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不想回日后,夫妇俩却陷入了忧虑烦恼之中,原因就是孙岩娟丈夫的哥哥想让弟弟帮忙关照,让即将高中毕业的独生儿子来日留学。由于担心侄子来日后难于管教,经济上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孙岩娟不愿揽下这份苦差,而丈夫怕不帮忙对不起国内的亲人,因而夫妇俩陷入矛盾之中,面对两难困境忧心忡忡。据知像孙岩娟这种情况在在日华人中并不少见,孙的忧虑也引起了华人的极大共鸣。一些华人,特别是在日就职、生活稳定的华人中流行的一种说法显示了这种心态:不怕回国送礼,就怕国内送人。
宋岩娟披露了她内心的忧虑和矛盾。她介绍,丈夫的侄子是独生子女,向来娇生惯养,用他母亲的话说“ 除了上厕所和吃饭是亲自动手的,别的都没亲自做过”,在家连双袜子也不洗,花钱却是大手大脚。哥哥家虽然经济条件一般,只限于保证温饱而已,但对独生儿子却全力供给,孩子手里从没断过零花钱。这样的孩子到了日本,若吃不了打工的苦,怎么办?平添了一个人,学费的开销还有个数,生活费的开销少不了却说不清。同时,提供全部的学费、生活费开销太大不说,在国内的哥嫂不了解日本的生活,还很容易造成误会,认为弟媳太小气,造成兄弟间的矛盾。再则就是现在的孩子很难管,若孩子不能吃苦,不好好学习,一说又要闹矛盾,对国内的亲人也很难交待。她在报纸上,听邻居闲谈中都了解到很多在日华人为国内的亲人担保来留学的事,有很多都是付出的太多,结果孩子不理解,国内亲人也不买账。因观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造成沟通理解困难,闹不好还容易造成亲人反目。
而孙岩娟的丈夫也有苦衷,他讲在他上大学时,大哥曾给了他大量的帮助和经济支持,中国人讲知恩图报,现在人在日本,大哥相求照顾一下侄儿,不管实在说不过去。另一方面,侄子在国内高考无望,若真的在日本上了大学,对他的一生来说,就是一个转折,一个质的转变,对此作为叔叔,他不能不尽力。而对于妻子的顾虑,他也充分理解,他的一位同事就是因为给姐姐的女儿担保来日,同事的外甥女来日后吃在同事家住在同事家,同事供吃供住供学费,最后还矛盾不断。外甥女贪图享乐,又好逸恶劳,最后离家出走,嫁了一个日本老头。结果外甥女对同事出口大骂,同事的姐姐也偏信女儿而与弟弟反目——同事赔了上百万日元,又闹得里外不是人。对于同事的教训,孙岩娟的丈夫也感心寒。可是他想,自己的侄子虽也是娇生惯养,却还懂事,不至于那么不讲道理吧。哥嫂也是明白事理的人,还让他对侄儿严加管教,不相信最后会反目成仇。
对此孙岩娟夫妻俩意见难于统一,陷入深深的矛盾苦恼之中。而当孙岩娟把自己的烦恼向朋友倾诉时,却引起了朋友们的普遍共鸣。据悉,现在在日生活多年,处于稳定状态的华人基本上都已年届40左右,其中在国内的兄弟姐妹的子女要投奔亲人来日留学的不在少数,而随着与亲人分离时间过长,中日生活状态的不同,很多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已有差异,加之国内独生子女一代独立性差,在留学中传出的负面新闻多,使很多在日华人感到办亲属来日留学是一个经济上、精神上的巨大负担,而且吃力不讨好。也就是说,帮不帮晚辈来日留学,已成了在日稳定层华人面对国内亲属沟通时的第一大闹心事。
家住千叶县的在日华人孙岩娟,黄金周与丈夫孩子一起回国探亲。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不想回日后,夫妇俩却陷入了忧虑烦恼之中,原因就是孙岩娟丈夫的哥哥想让弟弟帮忙关照,让即将高中毕业的独生儿子来日留学。由于担心侄子来日后难于管教,经济上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孙岩娟不愿揽下这份苦差,而丈夫怕不帮忙对不起国内的亲人,因而夫妇俩陷入矛盾之中,面对两难困境忧心忡忡。据知像孙岩娟这种情况在在日华人中并不少见,孙的忧虑也引起了华人的极大共鸣。一些华人,特别是在日就职、生活稳定的华人中流行的一种说法显示了这种心态:不怕回国送礼,就怕国内送人。
宋岩娟披露了她内心的忧虑和矛盾。她介绍,丈夫的侄子是独生子女,向来娇生惯养,用他母亲的话说“ 除了上厕所和吃饭是亲自动手的,别的都没亲自做过”,在家连双袜子也不洗,花钱却是大手大脚。哥哥家虽然经济条件一般,只限于保证温饱而已,但对独生儿子却全力供给,孩子手里从没断过零花钱。这样的孩子到了日本,若吃不了打工的苦,怎么办?平添了一个人,学费的开销还有个数,生活费的开销少不了却说不清。同时,提供全部的学费、生活费开销太大不说,在国内的哥嫂不了解日本的生活,还很容易造成误会,认为弟媳太小气,造成兄弟间的矛盾。再则就是现在的孩子很难管,若孩子不能吃苦,不好好学习,一说又要闹矛盾,对国内的亲人也很难交待。她在报纸上,听邻居闲谈中都了解到很多在日华人为国内的亲人担保来留学的事,有很多都是付出的太多,结果孩子不理解,国内亲人也不买账。因观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造成沟通理解困难,闹不好还容易造成亲人反目。
而孙岩娟的丈夫也有苦衷,他讲在他上大学时,大哥曾给了他大量的帮助和经济支持,中国人讲知恩图报,现在人在日本,大哥相求照顾一下侄儿,不管实在说不过去。另一方面,侄子在国内高考无望,若真的在日本上了大学,对他的一生来说,就是一个转折,一个质的转变,对此作为叔叔,他不能不尽力。而对于妻子的顾虑,他也充分理解,他的一位同事就是因为给姐姐的女儿担保来日,同事的外甥女来日后吃在同事家住在同事家,同事供吃供住供学费,最后还矛盾不断。外甥女贪图享乐,又好逸恶劳,最后离家出走,嫁了一个日本老头。结果外甥女对同事出口大骂,同事的姐姐也偏信女儿而与弟弟反目——同事赔了上百万日元,又闹得里外不是人。对于同事的教训,孙岩娟的丈夫也感心寒。可是他想,自己的侄子虽也是娇生惯养,却还懂事,不至于那么不讲道理吧。哥嫂也是明白事理的人,还让他对侄儿严加管教,不相信最后会反目成仇。
对此孙岩娟夫妻俩意见难于统一,陷入深深的矛盾苦恼之中。而当孙岩娟把自己的烦恼向朋友倾诉时,却引起了朋友们的普遍共鸣。据悉,现在在日生活多年,处于稳定状态的华人基本上都已年届40左右,其中在国内的兄弟姐妹的子女要投奔亲人来日留学的不在少数,而随着与亲人分离时间过长,中日生活状态的不同,很多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已有差异,加之国内独生子女一代独立性差,在留学中传出的负面新闻多,使很多在日华人感到办亲属来日留学是一个经济上、精神上的巨大负担,而且吃力不讨好。也就是说,帮不帮晚辈来日留学,已成了在日稳定层华人面对国内亲属沟通时的第一大闹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