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激情是可以传染的 / ——访东京-北京论坛发起人之一周牧之
日期: 06年08月2期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由日本言论NPO、中国日报社、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东京-北京论坛”第二届会议于8月3日、4日在东京举行,掀起了探讨改善中日关系的新一轮公共外交高潮。言论NPO的主要成员,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解了这个重要论坛的话题缘起、策划过程、目标设定。事实显示,在推动“东京-北京论坛”成形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在日华人发挥了积极作用。
  身为言论NPO理事,周牧之是这个关注日本未来和政治走向的社会团体最早的参与者。周牧之介绍说,言论NPO成立于4年前,是2003年日本举行“公约选举”的社会震源之一,目的是把日本政治中的利益诱导型选举引向公约选举。言论NPO汇集了一批日本各界的精英人士,他们认识到讨论亚洲战略应先明确日本的未来,而关涉日本未来的最大因素是日中关系。几年来,日中虽然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在政治上陷入了僵局。在中日之间,过去的政治交流管道已经老化衰竭,现存的民间管道也对打破僵局无能为力。为此,言论NPO著意于开辟第三管道,召集在日本社会里有影响力的、愿意为日本的政治负起责任的、能够掌握日本未来的精英人士共同讨论日中关系,从而打破了纯由中国问题专家,或中日关系人士等老面孔来讨论日中关系的惯例。
  2004年,周牧之接待老朋友、《中国日报》网络版主编张平来日参加一个研讨会,让他接触到言论NPO的氛围。周牧之、张平,与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一起讨论,觉得日中之间缺少坦率交换意见的公共平台,于是策划发起“东京—北京论坛”,并在中国发生涉日游行后的敏感时期,于2005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会议。3个年轻人的创意和热情,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赵启正、陈昊苏、加藤?h一、安斋隆等关心中日关系的有力人士都是“东京-北京论坛”的热心支持者,他们推动论坛成为当前中日关系中的重要民间平台。工藤、张平、周牧之,被视为论坛“三剑客”。
  周牧之说,“东京-北京论坛”经过两届年会,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一件事做好了,传播得很快,聚集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人们不仅看重论坛的形式,更看重讨论的议题、内容和成果。做事与做人一样,都需要正直而有信誉,应该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周牧之以搞城市化研究而著名,自谓天天在下面搞调研,而不是浮在水面上的人。他在经济、产业、城市化、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有价值提言,正受到中日双方的重视。
  周牧之担任了本届论坛第五分科讨论“亚洲未来与日中关系”的中方主持人。他在汇报中指出,讨论亚洲未来需要基于现实的、高度负责的、充满智慧的想像力。大家坐在一起,谈一谈,议一议,谋划一个可以共享的未来:首先是设计亚洲未来的共同景象,其次是找出共通的问题和课题,最重要的是一起创造行动机制与合作平台,共同促成未来。他说,想像力、积极的思维模式、激情与行动,是做成一件事不可缺少的要素——让问题变课题,让契机转机制。我们的激情感染,凝聚了大家的激情,显示激情是可以传染的。在中日关系上,根本的问题就是互相信赖。要解决这个问题,用系统力学的概念来解释,需要尽量营造负反馈系统,排除正反馈系统。“东京-北京论坛”建立的新型讨论平台,就是具有号召力的以民间为主体的“公共外交”的新尝试。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4/1913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