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日关系不能以历史问题为基础 / ——访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何方
日期: 06年04月3期

■ 本报记者 张石

  记者:最近听说您发表过谈话,说中日关系不能以历史问题为基础,能不能谈一谈您的具体看法?
  何方:我的这段谈话,发表在今年3月份《社会科学论坛》上。所谈内容如下:谈国家关系的基础,我认为只能是国家的战略利益。也就是邓小平说的,“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著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提出以历史问题为国家关系的基础,既不实际也不合适。因为要算历史帐,任何国家和它的邻国以及大国之间的关系都搞不好。中国和所有邻国及西方列强都有历史问题,要取得共识恐怕永远都不可能,那是不是就一直对抗下去?所以历史问题既不应忘记,也不应过分强调,而应理性地认识和著重从中汲取教训。要避免用历史问题挑起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加深国家民族间的对立。当前在中日关系上就存在著这个问题。
  把中日关系的基础放在历史问题的认同上,恐怕很难行得通。把算历史帐摆在首位,就使两国关系不断恶性循环,那合乎我国的战略利益吗?而且不光日本,其他国家也是一样。例如俄罗斯占了我们150万平公里的土地,它就是不承认,连列宁、斯大林都不承认,那两国关系就不能搞好了?各国都有这个问题,如果算老帐都搞不好关系。德国和波兰不行,德国和法国、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行,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在历史问题上永远也达不成共识。
  上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是不错的。邓小平和胡耀邦等领导人,都以向前看的姿态处理对日关系,两国人民也都喊著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口号,双方基本上消除了相互仇视的情绪,文化交流、经济交流都很好。直到90年代后,中日关系才开始逐渐变坏了。对我来说,80年代中日关系友好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我是日本研究所所长,常去日本,亲身感受到了日本人的“中国热”,对我们真是友好热情。从南到北,到处领著转,宴请游览、送礼留念。日本一些高级文化人、著名学者,乃至学界领袖人物如有泽广巳,对我很友好,成了忘年交。日本许多内阁大臣和首相都是有泽的学生,他领著我去见过首相和一些大臣。那些人见他显得毕恭毕敬。日本人尊师礼貌比咱们强。他跟他们说,以后你们公开的资料都要寄给何方先生一份。有些单位如企划厅,直到现在还在寄。当然这不是我有什么了不起,主要是当时有中日友好的背景。
  记者:目前中日在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上发生争吵,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何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要是好了,一切问题都好办。80年代也有钓鱼岛问题,那时海外爱国人士也发起了保钓运动。但是那时候没有影响两国关系。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711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