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立50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率团访日,于4月6日晚出席了盛大的纪念晚宴。陈昊苏多年从事民间友好交流工作,他在宴会上的祝辞以及在现场接受本报专访时,都谈到了对当前中日关系的认识,颇具启发性。
陈昊苏向记者表示,中日关系应该持有的立场是合乎情理、尊重道义、关注利益;改善中日关系的可行手段是:以文促信、以经促政、以民促官。陈昊苏提出:日本首相固然是在国内参拜靖国神社,但这种做法伤害了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日方是否需要考虑一下呢?对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不仅国外有反对的呼声,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从民主政治和民主社会的角度出发,日方是否需要考虑一下呢?中日关系利在合作双赢,从现实出发,中日互利合作与彼此争吵,究竟哪种做法对中日更有利,更符合各自的国益,日方也应该耐心考虑一下。
他说,在目前的状态下,中方积极提倡通过以文促信、以经促政、以民促官的努力来改善中日关系。以文促信,就是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来促进双方国民相互信赖;以经促政,就是通过持续升温的经济交流来促使冷却的政治关系回暖;以民促官,就是通过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民间交流来促进官方的沟通和理解。
此前,陈昊苏为庆祝在中日两国之间从事理解与沟通工作的重要民间团体——“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立50周年发表的贺辞中也谈到,不久前,日本方面7个对华友好团体的会长应“中日友协”的邀请联袂访华,就改善中日关系进行坦诚的会晤。我们都意识到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应该通过“以文促信、以经促政、以民促官”的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合作,建立民间和官方的紧密联系和友好往来。
陈昊苏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7团体会长时强调指出:中国方面一贯重视中日关系,认为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为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做出了不懈努力。他指出,要本著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历史事实,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始终把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两国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作为发展中日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共创两国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的美好未来。
陈昊苏表示,我们认为,中国领导人的立场是合乎情理、尊重道义的,不仅顾及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也充分注意到尊重日本人民的愿望。中方的立场具有一贯性,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也表现出充分的灵活性。美中不足,是中日关系目前存在的客观事实,我们民间团体的责任就是从不足中创造美。相信我们将和你们一道去开展友好交流与沟通,让两国人民都成为和平、友好、合作、发展这些美好事物的拥有者和享受者。
陈昊苏在去年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时,也曾表示期待中日之战真正结束——这意味著日本人民对这场战争有一个清醒认识,中国人民对这场战争也有一个清醒认识,两国人民不再彼此为敌,而是成为世世代代友好的邻邦,那么这场战争才是真正结束了。陈昊苏痛感,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日本年轻一代没有参加这场战争,所以本身没有负罪感,日本政府对年轻一代没有进行正确的历史教育,掩饰他们曾经犯过的战争罪行,好多年轻一代不清楚。讲得多了,他们还有反感。怎么办呢?我们还是要耐心地做教育工作。记得1984年,当时3000日本青年到中国访问的时候,他们参观了一些抗日战争遗迹,绝大多数人都感到有一种负罪感。后来很多人回去,也开始从事日中友好事业了。
陈昊苏简历:
四川乐至人,陈毅元帅长子。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80年代开始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副市长。1987-1989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1990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2000年9月出任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