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石
报记者于3月3日就日中关系诸问题,采访了前自民党干事长、众议院议员加藤?h一,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现在中日关系的瓶颈是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为了突破这个瓶颈,中日间各应做些什么样的事情呢?想请教一下加藤先生的意见。
加藤:我觉得日本的总理大臣对参拜靖国神社这个问题应该非常慎重。小泉首相说:为什么不能去参拜呢?这是政治家的心灵问题。看到了特攻士兵的遗书就流出了眼泪,这也许是心灵的问题,但是作为政治家,则必须思考这些特攻队员为什么一定要去赴死?这是政治家的任务,作为政治家,必须思考《旧金山和约》的问题以及走向战争的原因与过程等问题,如果作为最高领导者,不考虑政策的问题和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仅仅把这个问题作为“心灵的问题”,日中关系的改善将是非常困难的。我认为对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进行分祀是一个方法。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建立(新的)战殁者慰灵设施,总理大臣到那里去参拜,这也是一个方法,只有在这两者间择一。
记者:在后小泉候补者中,有的人说如果他当了首相,也一定参拜靖国神社,比如说安倍官房长官,对这个问题加藤先生怎么看?
加藤:如果后小泉的领导人誓约一定要参拜靖国神社,那么日中关系将变得更坏,不仅日中关系的改善越来越难,连日美关系也会变坏。能说明靖国神社的理念和沿革的,是在靖国神社境内的“游就馆”及其中陈列品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上看,并没有过多地描绘对中国的敌意和反感,重点在于反美。最近,美国方面渐渐开始对这些内容进行反驳,今后如果后小泉时代的领导人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日美之间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摩擦和纠纷。
记者:您说到美国方面的反应,能不能具体举一些例子?
加藤:比如今年1月1日的《每日新闻》报道说:担任过白宫NSC(National Safety Council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亚洲部长的迈克尔.格林在卸任之际说:非常担心日中关系的恶化,首相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也是一个选择。这种意见在美国政府中是存在的,日本搞不好日中关系,这不是美国愿意看到的。再就是《纽约时报》,还有对美国的对日政策有很大影响力的领袖人物中的中心人物约瑟夫.纳依,他是原哈佛大学肯尼迪中心的院长,他也说应该停止参拜,并在《东京新闻》发表论文,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说现在有种种动向。
记者:安倍官房长官在国会辩论中说日本虽然接受了《旧金山和约》,也接受了“东京审判”的判决,但是接受的只是判决的结果,并不是审判的过程。好像是在说:日本没有接受“东京审判”的历史判断,也就是对甲级战犯的历史判断,因此在日本国内没有战犯,就是说“the judgments”不是审判而是判决,对此加藤先生是怎么看的?
加藤:对于这些过细的,不太明白的理由,还是不去说为好。
记者:用安倍先生的说法,在这个问题上是外务省的错译,日本接受的不是“审判”,而加藤先生长期在外务省工作,您认为外务省的翻译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
加藤: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问题,问题是日本接受了《旧金山和约》,承认甲级战犯承担战争的责任,这是美国和其它各国的一致看法,对此发出异议,不符合日本的国益。
记者:在我的记忆中,加藤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谈话,就是日本支援中国,比如向中国提供ODA援助,其目的就是使中国加入国际组织,如加入WTO,以此使中国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独裁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不断走向民主主义的道路。对先生的这种看法,我非常赞成。但是看一看现在中日间的论争,几乎没有围绕民主主义和非民主主义进行的论题,相反经常是因为日本为以往的非民主主义时代,为以往的军国主义辩护而产生的论争。我觉得如果这样,日本作为亚洲第一位的民主主义国家,是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失去了一个民主国家应有的风度,不知加藤先生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而先生对中国的看法,现在是否有所改变呢?
加藤:我在过去和现在都一贯持有相同的看法。大平正芳先生最先决定了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的方针,提供日元贷款的签字仪式是在中国进行的,当时我作为官房副长官参加了签字仪式。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的目标,就是使中国自由化,并推进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希望中国的经济形态能和我们的经济态势互相协调,在政治上我们也希望中国能实现民主化。我们认为,我们的目标现在正在实现。现在中国已成为在经济方面走向自由化,政治民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的国家,也渐渐将成为一个不需要经济援助的国家,因此我觉得日本的政策取得很大的成功。日本现在对中国超出意料的急速发展与大国化开始警戒了,如在军事预算上每年以两位数增长,我觉得中国对于为什么军费上如此大量增长,对其具体内容应该进行“情报公开”,这是全世界都希望的。中国经济在当今世界上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发展得非常顺利,因此在日本国内出现了反驳的声音,在这一点上中国必须理解。同时在我看来,中国的经济也不一定是一种“理想境界”,比如说中西部和沿海地区的巨大差距,金融制度还很不健全,因此日本必须成为以一种“游刃有馀”的心情去看待中国的日本。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60亿人口的一半在亚洲,经济上也超过了EU经济圈,7、8年或者10年后将超过北美经济圈,这是包括日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经济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中,日本和中国应该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这样的话,21世纪的亚洲人就能度过一个光明、幸福的世纪,因此日中只能友好,纠纷只能造成损失,不符合双方的国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