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 石
编者按:美国奥巴马总统于11月13日至19日访问日本、中国和韩国。这是奥巴马今年1月入主白宫以来首次出访东亚地区,而中国站又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总统出访的重中之重。就奥巴马访问东亚,特别是访中之行,《中文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美关系专家金灿荣先生。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您能谈一下这次奥巴马访问东亚的重点吗?
金:我认为有三个重点。第一个是和日本及韩国搞好关系;第二是与东盟建立很好的关系;第三是与中国加强关系。
记者:您认为奥巴马访中的效果怎么样?
金:从中国的立场来看,结果是不错的,我们是比较满意的。首先,战略信任增强了,回去以后,他对中国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他看了上海和北京,感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在上海接触了年轻人,感到了中国的活力;在北京一方面看到了北京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厚重,对中国领导人的诚意也有了更好的理解。这是中国对他这次访问的一个巧妙安排,让他从历史、文化,到年轻人的活力,体验一个立体的中国。这次回去,他对中国的理解会加深,重视程度也会提高。
记者:您认为通过奥巴马访中,双方所取得的成果在哪里?
金:具体的成果有如下五点:
1、把中美关系的战略地位推进了一步。双方有了新提法,就是“中美要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2、联合声明涉及许多议题,有些是全球命题。如气候变化、世界经济平衡、反恐、反核扩散,中美关系从双边提升到全球。
3、这个共同声明有6千多字,提及20个命题,说明中美在更多的领域寻求合作。
4、在两个问题上取得了具体进展:一个是加强留学生交流,美国在未来数年将送10万名留学生到中国,同时也给中国留学生赴美提供签证方便;再一个就是决定双方联合成立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5、双方在对方关切的问题上,进行积极回应。比如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重申“一个中国”政策,欢迎两岸关系改善。双方强调了对对方选择政治制度的尊重,不支持破坏对方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行动。中国在回应美国时表示:对双方的国防交流将给予积极地回应。
记者:从个人特点上,您对奥巴马的看法怎么样?
金:他很谦虚,姿态比较低,反应很快,善于沟通。据中国在网民中举行的调查,7成人对他的表现表示满意,4.7成的人对他的表现不满意。
记者:最近一个时期,自鸠山内阁发足以后,日本疏远美国,接近中国的步伐很快。9月10日,鸠山由纪夫在中日韩首脑峰会上大胆指出:(日本)在目前为止有些过于依存美国。我认为日美同盟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亚洲一国应该制定出更重视亚洲的政策。外相冈田克对美国更是无所顾及,在谈到鸠山提倡的“东亚共同体”时指出将不吸收美国。对于日本的表现,中国将怎样对应呢?
金:中国是分开对待的。中国对日本提出“东亚共同体”方案是支持的,但是现在日本对此表达得比较空,中国在等日本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提出具体内容。同时,中国对于美国加入亚洲事务也持开放态度,两边都不得罪人。
记者:最近各国都提出了以中美为世界的核心的G2提法,奥巴马此行欲推行“中美共管”的两国集团概念,中国对这个问题是怎样对应的呢?
金:中国不同意这种说法。11月18日,在奥巴马开始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他。对于奥巴马此行欲推行“中美共管”的两国集团概念,中方给了一明确的答复,“不赞成两国集团(G2)”的提法。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一个稳定、合作、向上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
记者:中国为什么不赞成两国集团(G2)的提法?
金:一个是中国内部问题很多,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做G2的一极。再一个,中国即使有能力也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G2意味著很大的责任。
编者按:美国奥巴马总统于11月13日至19日访问日本、中国和韩国。这是奥巴马今年1月入主白宫以来首次出访东亚地区,而中国站又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总统出访的重中之重。就奥巴马访问东亚,特别是访中之行,《中文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美关系专家金灿荣先生。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您能谈一下这次奥巴马访问东亚的重点吗?
金:我认为有三个重点。第一个是和日本及韩国搞好关系;第二是与东盟建立很好的关系;第三是与中国加强关系。
记者:您认为奥巴马访中的效果怎么样?
金:从中国的立场来看,结果是不错的,我们是比较满意的。首先,战略信任增强了,回去以后,他对中国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他看了上海和北京,感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在上海接触了年轻人,感到了中国的活力;在北京一方面看到了北京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厚重,对中国领导人的诚意也有了更好的理解。这是中国对他这次访问的一个巧妙安排,让他从历史、文化,到年轻人的活力,体验一个立体的中国。这次回去,他对中国的理解会加深,重视程度也会提高。
记者:您认为通过奥巴马访中,双方所取得的成果在哪里?
金:具体的成果有如下五点:
1、把中美关系的战略地位推进了一步。双方有了新提法,就是“中美要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2、联合声明涉及许多议题,有些是全球命题。如气候变化、世界经济平衡、反恐、反核扩散,中美关系从双边提升到全球。
3、这个共同声明有6千多字,提及20个命题,说明中美在更多的领域寻求合作。
4、在两个问题上取得了具体进展:一个是加强留学生交流,美国在未来数年将送10万名留学生到中国,同时也给中国留学生赴美提供签证方便;再一个就是决定双方联合成立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5、双方在对方关切的问题上,进行积极回应。比如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重申“一个中国”政策,欢迎两岸关系改善。双方强调了对对方选择政治制度的尊重,不支持破坏对方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行动。中国在回应美国时表示:对双方的国防交流将给予积极地回应。
记者:从个人特点上,您对奥巴马的看法怎么样?
金:他很谦虚,姿态比较低,反应很快,善于沟通。据中国在网民中举行的调查,7成人对他的表现表示满意,4.7成的人对他的表现不满意。
记者:最近一个时期,自鸠山内阁发足以后,日本疏远美国,接近中国的步伐很快。9月10日,鸠山由纪夫在中日韩首脑峰会上大胆指出:(日本)在目前为止有些过于依存美国。我认为日美同盟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亚洲一国应该制定出更重视亚洲的政策。外相冈田克对美国更是无所顾及,在谈到鸠山提倡的“东亚共同体”时指出将不吸收美国。对于日本的表现,中国将怎样对应呢?
金:中国是分开对待的。中国对日本提出“东亚共同体”方案是支持的,但是现在日本对此表达得比较空,中国在等日本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提出具体内容。同时,中国对于美国加入亚洲事务也持开放态度,两边都不得罪人。
记者:最近各国都提出了以中美为世界的核心的G2提法,奥巴马此行欲推行“中美共管”的两国集团概念,中国对这个问题是怎样对应的呢?
金:中国不同意这种说法。11月18日,在奥巴马开始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他。对于奥巴马此行欲推行“中美共管”的两国集团概念,中方给了一明确的答复,“不赞成两国集团(G2)”的提法。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一个稳定、合作、向上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
记者:中国为什么不赞成两国集团(G2)的提法?
金:一个是中国内部问题很多,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做G2的一极。再一个,中国即使有能力也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G2意味著很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