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闻综述 在日华人在 2004 年感受到了中国发展的 脚 步,享受到了日中交流“ 经热”的成果,也面临着日本严打非法滞在、不法就劳造成的严峻的社会环境。华人社会人数在上升,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分层化,其发展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中文导报》编辑部回顾整理了一年来发生的华人新闻,根据事件的覆盖面、影响力和冲击性,归纳出了 2004 年在日华人十大新闻,以飨读者。
一、在日华人突破 60 万,华人社会的分层化现象日益突出。
入管局 6 月公布最新数据:到 2003 年末为止,中国人在日登录者已达 46 万 2396 人,加上已取得日本国籍的 8 万 8213 名华人,还有大陆与台湾在日不法滞在者 4 万 1133 人,在日华人可统计人数达 59 万 1742 人。再加上不可统计的非法入境者,还有日籍华人新生后代,华人总数已突破 60 万。
二、福冈灭门杀人事件在中日两地公审,中国留学生犯罪事实触目惊心。
福冈地裁 3 月 3 日 对在日被捕的涉案凶犯魏巍进行了首次公审,魏巍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10 月 19 日 ,辽宁省辽阳市中级法院对逃回中国的两名涉案凶犯王亮和杨宁进行首次公审,他们极有可能被判死刑。以福冈灭门杀人案为代表,中国人在日犯罪呈现国际化和重大化趋势,严重影响日本国民对中感情,冲击中日关系。
三、《同一首歌》在日本举办“中日友好歌会”,华人社群文化活动呈现高潮。
由中文产业株式会社等华人企业与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同一首歌》联合举办的“中日友好歌会”于 2 月 22 日 在 NHK 剧场举行。这是首次由华人牵头组织的大型中日文化盛会,集中展示了在日华人的社群力量,体现出华人在推动中日友好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入管严厉打击非法就劳,搜查“幽灵学生”,在日外国人生存环境亮起黄灯。
严打非法就劳变本加厉、立竿见影,成为 2004 年入管工作的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入管严审中国学生来日就读申请,并对语言学校,专门学校和私立大学中在籍而不在学的“幽灵学生”进行了取缔和指导。
五、华裔少女把五岁华童推落高楼,外国儿童犯罪,文化环境堪忧。
6 月 22 日下午 ,一名 13 岁的华裔女孩把一名 5 岁的中国籍男童从住宅楼过道处推落楼下。坠楼小男孩受到大树阻挡缓冲,幸免于难;犯罪少女由检察院向东京家庭裁判所送检。
六、第二十 届 参议院大选,日籍华人莲舫初当选,开华人在日从政新路。
在 7 月 11 日 举行的日本第二十 届 参议院大选中,台湾出身的莲舫在东京选区顺利当选参议员,在日华人有了第一位民选国会议员,开启了华人在日从政新路。
七、“新华财经”在日公开上市,中国企业来日集资、并购接二连三。
10 月 28 日 ,“新华财经”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 MOTHERS 正式挂牌上市。这成为首家在日上市的中国企业。“新华财经”将为中国企业选择来日上市提供示范。
八、 横 滨中华街坚持地域特色,筹建妈祖庙和新中华学校。
横滨中华街区建设团体联合协议会准备投资 15 亿日元,筹建“妈祖庙”,将与“关帝庙”一起成为展现中华文化的镇街双宝。 横 滨中华街也在筹措扩建新的中华学校,这对拓展在日坚持华文教育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九、华人女孩在校遭欺凌,川崎市议会高度重视种族歧视事件。
华人女孩从 2000 年 4 月开始,在川崎市南菅小学校遭受了长达一年的凌辱与欺侮。女孩受到同年龄日本学生的辱 骂 与殴打,并成为集团欺侮的对象。为了维护华人孩子在日生存和学习的正当权利,女孩之父把指导不力的学校 和责任 老师告上了法庭。
十、德岛中国女研修生更衣室偷窥事件,引起中日风波。
在德岛市“上野绿丰园”里作业的中国女研修生,偶尔发现在更衣室与洗浴室之间的天花板上装有自动录象机,她们迅速报警。经调查认证后,德岛县警察本部对该公司日本社长以轻犯罪(偷窥)嫌疑进行书类送检。该事件最终以日本社长道歉和支付赔偿而告终。
详见通讯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