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开发东海油气田的来源与过程
近年来,中国勘探人员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平湖、春晓等7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的地层。“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公里的东海西湖凹陷区域,由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4个油气田组成,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春晓”开采设施建成后,通过海底管道每年向浙江和上海输送25亿立方米天然气。
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一共举行了4轮海上油气对外合作招标。东海对外招标是1993年的第四轮对外招标。春晓气田最初由当时的新星石油公司自营。早在1995年,新星公司就在该区域试采成功。因为市场和资金问题,新星欲引进外资共同开发。2000年3月,新星公司被中石化整体收购。2003年8月19日,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及美国优尼科公司就共同勘探、开发和销售中国东海地区的天然气、石油和凝析油资源达成协议。协议包括5个合同,均位于东海的西湖凹陷,其中有3个勘探合同区和2个开发合同区,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别享有本项目30%的权益,壳牌与优尼科各拥有其中20%的权益。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担任所有上述5个合同区块的作业任务。在作业公司的框架下,中国石化将牵头成立东海西湖天然气市场营销部,负责该项目天然气的联合销售。在石油合同签字后,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将分别获得相应补偿。上述5个石油合同于2003年8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春晓是5个石油合同中第一个投入开发的项目,预计将于2005年中期投产,并向华东地区的用户输送。
在签定这项协议后,中国及海外合作者在今年动工。5月下旬,日本发现中国开始开掘春晓油气田群中的“春晓”,6月下旬,日本又得知中国开始开掘春晓油气田群中的“天外天”油气田。
二、日本媒体群起指责政府“反应迟钝”
中国是否违反国际法,日本外相不置可否
5月27日,日本《东京新闻》记者和日本杏林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坐飞机,对东海天然气开采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次日,他们开始在《东京新闻》上连续刊出了《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建设天然气开采设施》、《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等报道和述评。这些文章指称中国“春晓”天然气田的位置距离日本单方面划定的两国东海“中间线”只有5公里,惊呼“中国在向东海扩张”、“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
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在6月10日提出《维护海洋权益报告书》,建议政府设置以首相为首的“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制订综合性海洋权益保护措施,尽早在东海海域日中中间线日本一侧展开海洋资源调查,并允许民间企业在这一海域开采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目前,日本政府已接受自民党建议,于6月11日正式决定设立“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
自民党方面认为:中国方面开采“春晓”气田,有可能通过地下矿脉,将日本一侧矿脉中的天然气采走,因此强烈要求日本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他们还认为:根据国际海洋法条约,在境界线由于双方看法不一致而没有最后划定之前,相关国家应该为达到一致做最大的努力,不应妨碍和危及相关国家各方达成一致的进程,而中国违背了该条约。有的媒体还抱怨日本政府:东京的帝国石油等4个民间公司40年前就要求开采东海油气田,但由于中日双方水域的分界线没有最后划定,日本政府没有给予这4个公司作为开采前提的“矿业权”,而让中国“先下手为强”。
中国方面认为:1、中国根本不承认日本则主张的中间线分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间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应该遵循规定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该公约还明确规定了2500米深度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准,冲绳海槽的深度已达2940米,理所当然可断定该海槽是中国大陆架和日本琉球群岛岛架之间的分界线。2、早在去年,中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这项开发协议,日本不可能不知道,当时不发难而现在发难,为的是哪一桩?3、即使中日间东海的境界线没有划定,中国在中间线的中国一侧发掘油气田,有何不妥?
关于中国究竟是否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连日本外务大臣也说不清楚。在6月18日外务省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川口大臣:从现阶段看,中国方面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国际海洋法?川口大臣回答说:“由于现在中国方面没有告诉我们确定的矿区,因此也可能在(海洋法上)没有问题,也可能有问题。”
三、中日能源直接对抗战拉开序幕
从历史上看,二战以后的中日能源之争,大致上有3次。第一次是钓鱼岛主权之争中的能源之争;第二次是从2002年底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石油管道之争,那不是中日之间直接的能源争夺,而是决定权全在俄罗斯的贸易之争。第三次就是这次春晓油气田之争。中日之间真正展开直接的能源之争,当从春晓油气田之争开始。
1968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通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中国东海海底资源调查,发现东海大陆架可能是最丰富的油田之一,于是产生了1972年中日钓鱼岛主权问题之争。中国在1987年调查表明,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70亿吨。更有资料表明,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800亿桶,超过100亿吨。1972年当时,中国还是石油出口国,石油需求并不强烈,钓鱼岛之争中的能源问题没有表面化。本次开掘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公里的东海西湖凹陷区域,位于钓鱼岛北●东450公里,距中日水域中间线约5公里。中日钓鱼岛水域的能源之争表面化,可以说是历史的宿命。
中国在1993年开始成为成品油?艚?诠??996年成为原油?艚?诠??00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达到63亿7000万桶,占当年石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据了解,目前中国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产结束期。2020年,中国将进口原油约490亿桶,占中国消费量的70%。国际能源机构认为,石油供应中断量达到需求量的7%,就是能源安全的警戒线,超过这一界限,就需要采取包括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在内的一系列应急措施。然而,迄今为止,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尚属空白,应变能力很弱,一旦国内外发生不测事变,将对大局产生严重影响。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内几乎没有任何石油资源,所需石油完全依赖进口。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高达88%,而中东是世界的“大油库”,又是世界的“大火药库”,几十年来没有消停过。美国对伊拉克占领政策的失败,更加大了中东的不稳定因素,中东地区与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仇恨与日俱增。日本不识时务地把自己紧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即意味着把国家的生命线建立在不稳定因素上,因此就近寻找其它的能源出路,不仅是中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也是日本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这样,中日钓鱼水域的能源之争的表面化,已经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