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化工厂从东北炸到西南 / 哈市大停水 跨国大污染
日期: 05年12月1期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李春雁)11月13日下午,在中国东北大地的中部,一股蘑菇云冲天而起——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此次爆炸造成5人死亡、6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事发后,相关单位竭力消音,全力冲淡事故影响,在北国冰城哈尔滨酿成了建国以来最大的食用水污染事件。11月21日,哈市人心惶惶,全城笼罩在“受吉化爆炸影响,松花江受严重污染,哈市将全市停水”等等传言和恐慌中,在市民千呼万唤之下,市政府终于露面发布公告,宣布哈尔滨市区市政供水管网从11月22日晚8时起停止供水,全面检修供水管网设施。停水时间约为4天,举世罕见的数百万人口大都市面临世纪大停水的事实终于发生。

一、哈市停水 政府欲盖弥彰

   哈市公告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后,环保部门预测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水体近期可能受到上游来水的污染,为确保市区居民用水安全,故决定临时停止供水。政府对化工厂污染轻描淡写的处理,对大停水原因牵强敷衍的解释,使本已惊恐的人心更加惶恐。一时间,全城动荡,居民或抢购机票、火车票“逃亡”,或全家出动抢购生活用水。恐慌很快从哈市向全国蔓延,地震等谣言也随风而起,有的居民甚至在严寒中携带帐篷到户外过夜——哈尔滨陷入一片混乱、恐慌、无助之中。
   据悉,公告是11月21日发出的。当天中午开始,大批市民涌入各大超市,抢购饮用水及饮料,造成超市供不应求,饮用水和饮料被抢购一空。23日,哈尔滨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机票和火车票均全线售罄。针对这种情况,哈尔滨市政府下令,从22日起,各洗浴、洗车行业必须立即停止用水。在黑龙江省政府的统筹下,黑龙江全省各地向哈尔滨紧急调运各类饮用水,进入哈市的条条公路、铁路上,排满了装满各类饮用水的车辆。黑龙江省地震局也专门澄清说,哈尔滨市近期发生地震的说法是谣传,让市民放心生活,不必恐慌,更不要以讹传讹。
   然而,政府缺乏可信度的解释,不但不能安抚人心,也使各种流言不胫而走。市民的怨气愈来愈大,终于有外地媒体率先就事件原因提出质疑,对地方政府刻意隐瞒真相提出批评。媒体质问,吉林石化爆炸造成水污染已是公开的秘密,政府为何不公开?黑龙江省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江水已受污染,市民急需了解真相。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极为震怒,下令彻底调查事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23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严格责任追究。26日下午,由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任组长的国务院工作组赶赴哈尔滨,至此“纸包不住火”。中国国家环保总局23日证实,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
   据悉, 中石油吉林化工公司双苯厂发生大爆炸后不久,哈尔滨市政府已获知苯毒污染松花江水,却未实时对外通报,还对媒体谎称松花江的水质“未受污染”。事故发生后,哈市内部对该不该停水、要不要通报等问题,曾展开激烈辩论。最后决定不得不停水时,市政府还针对是否公开停水原因召开常务会议,结果力主保密的声音占上风,同时下令全市一万多名警察进入戒备状态。真相大白后,吉、黑两省相关部门不得不公开真相,并向哈市市民道歉。

二、李肇星外交致歉 重庆湖南再起狼烟

   松花江受污染,同饮一江水的下游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感受到污染的恐怖。
   俄罗斯生态环保部门说,遭受严重污染的松花江水以每昼夜100公里的速度向俄罗斯流动,在11月26日到27日期间进入俄罗斯境内。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已经决定从11月26日开始在当地实施特别紧急状态。坐落在黑龙江岸边的哈巴罗夫斯克市的居民大规模抢购和储备饮用水,饮用水的价格上涨了30%多。俄罗斯和中国从24日开始就污染问题建立热线联系。与此同时,中国外长李肇星在11月26日约见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奉命向俄方通报了松花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并代表中国政府向俄罗斯人民可能受到的损害表示歉意。在俄国,已有国会议员提出应该向中国索取巨额赔偿。
   吉林化工厂爆炸污染松花江的余波犹在,11月24日,重庆市垫江县一家化工厂又起狼烟。这次爆炸事故,造成一人死亡,5人受伤,以及苯有害物质泄漏。受事故影响,近6000名学生和住户被疏散和转移。与此相呼应,11月27日,湖南化工厂污水排入江河事故曝光,冷水江市重演停水一幕。冷水江金信化工有限公司24日进行一年一度的法定大检修时,辖下尿素厂集水池墙壁突然倒塌,造成大量废水流入资江,导致江水氨氮等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自来水公司不得不立即停止取水和供水。大部分市民当时已入睡,翌日一早发现停水,一时不知所措,怨声一片。

三、爆炸污染背后 官场利益盘根错节

   中石油吉林化工厂爆炸,造成中国东北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受到海外舆论痛批。许多媒体指出,事件再次显示中国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资源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破坏。
   显示中国地方政府在处理重大事故过程中仍试图掩盖,缺乏透明度。《日内瓦论坛报》在报导中指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所属公司已多次发生环境污染恶性事故,这个拥有50万职工的国营企业为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来自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不顾一切地抢占市场,对公司来说,任何对环境及生产安全的投资都等同于浪费。
   国内媒体也纷纷发难,认为当局撒谎的结果是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北京《中国经济时报》说,如果个别领导人不负责任撒谎,那么这是对社会犯下的一个严重罪行,因为任何流言都可能会引发一场社会灾难。上海的《东方早报》说,没有向公众通报实情而导致的恐慌和连锁反应,将极大损害政府的信誉。该报说,拖延、掩盖真相和疏忽大意,都会导致灾难迅速恶化。
   这次污染事件可能涉及庞大的集团利益。事件被揭发后,涉事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将面对巨额赔偿。另外,有消息透露,中石化计划出资61.5亿元人民币,欲私有化包括旗下吉林化工在内的三家上市公司。这次污染事件被刻意隐瞒,是否与私有化计划有关?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出身吉林省化学工业公司,历任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炼油厂主任等职。他的背景,是否有涉及利益冲突的可能?
   但不管怎样,松花江污染事件敲响了中国环保和政府诚信的警钟,更显示各地工业污染对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已构成威胁。当前的中国,快速工业化、人口众多和集约型农业结合在一起,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专家表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环保法规,但发展规模庞大、整体规划不够、贪污腐败和执行不力,往往造成无人管束污染。对中国来说,“人的污染”远胜于物的污染,治理官员队伍就是治理环境污染的良方。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1475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