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 开卷有益
作者:沈 津
早在1995年,沈强的《现代彩墨书法作品集》出版,我为此书写了一篇序。如今过去了二十七年,其间他又陆续推出了多本书法篆刻集,成绩斐然。前不久他告我,又完成了行书《唐诗三百首》的创作,嘱我再为之序。毕竟是兄弟,我不仅为他的勤奋击赏,也为他的笃行不倦而感到高兴。
沈津
沈强
说到《唐诗三百首》,就会想到《全唐诗》。《全唐诗》是清康熙间编订的,收诗近五万首,常人难以全读,于是各种选本陆续问世。其中由蘅塘退士孙洙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辑完成的《唐诗三百首》,成为两百多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其选入唐代诗人77位,包括五古、乐府、七古、七律、五绝、七绝等类型计300余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三百首》收诗经典之极,自不必说,以其所收单篇诗歌进行书法创作者,亦自是不少,但抄录全书而为艺术作品的,确实不多。
沈强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成名的。自幼受到祖父沈曾迈先生的影响习书,操笔不辍,1974年从徐志文先生学国画,1979年从海上名家钱君匋先生学艺,1985年卒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1987年赴日,入东京学芸大学作研究,遂定居日本,迄今三十余年。其成果卓著,篆刻方面先后出版了《沈强刻三十六计印谱》(1993)、《松韵居印存》(1994)、《沈强印存》(1996)三部作品集,书法方面则首创“彩墨书法”,出版了《沈强现代彩墨书作品集》一书(1995),给当时的大陆书法界吹进了一股新风。而今年近古稀的沈强,勤奋不减,治印逾三万五千方,培育良材无数,在海外书法界已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代书坛,大概经历了传统-现代-复古三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是传统时期,其时林散之、启功、沙孟海、王蘧常、顾廷龙等老一辈书家尚健在,高标犹存。经过1985年“中国现代书法首展”的铺垫,在1993年,第五届“中青展”举办,遂掀起了“现代书法”和“学院派书法”交错并行的探索运动,影响持续了二十余年,但学界批评者亦多。而随着高等书法教育的普及和传统意识的觉醒,在2015年以后,复古思潮占据了上风。不过,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总不乏那些踽踽独行的智者,他们不为流俗所缚,游离于时风之外,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一方世界。
沈强与钱君匋先生在一起
沈强的书法受钱君匋先生影响颇深,一直到今天,书风都差许带有钱氏端庄、刚劲的神采,这也是沈强浸淫传统至深的功力体现。而九十年代融中西艺术于一炉的“彩墨书法”,作为“现代书法”时期书坛的重要成果,亦使其鳌然立于书坛的先锋之地。近年来,沈强书作中渐有一种“平正”姿态和“平淡”境界,这次出版的《三百首》即是集中体现。
是作用荣宝斋八行笺,小字细密,不拘行界,由熟返生,一任天真,非历经甘苦者不足以至。东坡云:“凡文字,少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是语最得个中三味。沈强书《唐诗三百首》跋曰:“每日清晨的挥毫练习,驱走了清早的热气。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写字得静下心来,更得沉得住气,注意力高度集中,逐使渐渐得心应手。心意舒坦,顿感暑气全消。”中国古代文人早就看出了读书作字的“破睡”功用,当然这里读的不会是六经正史,而是道书图画、诗文词曲、小说家言。就拿清人来说,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得风气之先,高士奇《江村销夏录》、端方《壬寅消夏录》、吴荣光《辛丑销夏记》鳞次而出,这种以“消(销)夏”为旨的书画随记就有数十种。文人读书作字,消夏复销忧,最懂得这种“平淡”的浪漫,而沈强也是温暖自知的。
晚清以降,中国书画大量流入日本,尤自大正时代(1912-1926)起,经过上野理一、阿部房次郎、山本悌二郎、中村不折等藏家的运作,数以千计宗师巨匠的作品流落日本,至今犹保存在其各大公、私博物馆中。在创作方面,杨守敬、康有为、吴昌硕、郑孝胥、齐白石,因同日本政治圈、文人圈的深入交往,又为东瀛留下了大量墨宝。新中国成立后的1963年,由团长陶白,副团长潘天寿,团员王个簃、顾廷龙、郭劳为、崔太山组成的“中国书法家代表团”首次访日,意义深远,而先师的《访日游记》中即有不少在当时为日人作字的记录。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书法界之来往,更是不胜枚举,很多书法家侨居扶桑,传道受艺,在日本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而沈强不啻为其中的翘楚。
沈强书《唐诗三百首》即将付梓,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近几年来,每有暇时,津亦喜操翰弄瀋,然总有做不完的学术课题,未能如沈强一样,可以纯粹地沉醉于书印艺术,达到辩才无碍、挥洒自如的境地。对此,除了欣羡、服膺之外,只能写下上面这些话,聊补技痒难耐之情吧!
2022年2月20日于美国北卡之维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