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火星宏观 
内容提要:日本双日公司首次从澳大利亚莱纳斯进口重稀土镝和铽,标志着日本摆脱对中国重稀土近100%依赖的突破。此举源于2023年日企对莱纳斯的投资协议。日本对稀土产业布局广泛,包括与美铝业建镓厂、法日合资稀土回收厂。这意味着西方国家推动供应链多元化,美日澳“朋友圈”稀土供应链闭环,将重塑全球稀土产业格局,削弱我们的稀土产业影响力。
一、重大新闻:日本首次从澳大利亚进口重稀土元素。
10月31日,《日经亚洲》报道称,日本的综合商社双日( Sojitz )10月30日首次进口了澳大利亚生产的重稀土元素。这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纯电动汽车(EV)和风力发电机马达等所需要的稀缺性较高的重稀土,以降低对华风险。此次进口标志着日本首次从非中国来源进口稀土,对国际稀土供应链重构,是一个强烈信号。
报道称,未来日本将从澳大利亚采购国内需求的30%左右的重稀土。“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的背景下,确保中国以外的稀土资源直接关系到日本的经济安全”。
日本首次采购的这批澳大利亚重稀土元素,先由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Lynas)在西澳大利亚州的韦尔德山矿山开采稀土矿,然后运往在马来西亚的莱纳斯稀土精炼厂将其分离和提炼成商业化的镝和铽,之后再运往日本。
镝和铽属于稀缺的重稀土,可作为添加剂用于提升高性能钕磁铁的耐热性。钕磁铁被用于EV和风力发电机马达。稀土方面的专家们称,莱纳斯是中国之外第一家商业化生产重稀土元素的公司。
二、探究缘由:日本企业为何能获得莱纳斯的重稀土元素?
双日能够从莱纳斯进口重稀土元素,是因为2023年,双日通过与日本能源与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向莱纳斯投资约2亿澳元并签订协议,约定将莱纳斯生产的镝和铽最多向日本供应65%。莱纳斯分别在5月份和6月份商业化分离了镝和铽,在向澳大利亚的军火企业供应了部分重稀土元素后,最近莱纳斯开始面向日本生产,双日得以首次进口。
双日在日本的稀土市场中占有50%的份额。双日首席执行官植村浩介称,双日还与莱纳斯合作,建立了中重稀土的大规模生产系统,这些稀土是下一代能源和电动汽车电机所必需的稀缺元素。
植村浩介说:“通过与莱纳斯的合作,我们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网络。我们将继续推动稀土供应链的多元化,并为关键材料的稳定供应做出贡献”。
日本在稀土产业的布局,除了进口中国的稀土一部分使用、一部分储存备用应付供应中断以及投资莱纳斯之外,还有更多。
10月22日表示,日本的JOGMEC、双日还与美国铝业(Alcoa)签订协议,决定投资参与美国国防部计划的、美国铝业公司主导的在西澳大利亚投资建设的一座年产能为100公吨的镓精炼厂。镓是半导体和国防技术的关键矿物,也受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约束。
3月17日《回声报》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参与了法日合资在法国兴建的卡雷斯特(Carester)大型稀土回收工厂举行的奠基典礼,
日本和法国分别投资1亿多欧元支持该项目。
报道称,这个由法国和日本合资的回收稀土企业设厂在法国西南部拉克Lacq,每年可回收800吨磁体,生产620吨稀土氧化物,约占全球稀土产量的15%。这个规模的稀土回收工厂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稀土回收厂。
这家法日合资稀土生产企业,预计于2026年秋季完工,并于当年年底投产。该工厂设计为以自动化设备为主,机器人将取代传统人工岗位。
三、影响深远:日本首次进口莱纳斯生产的重稀土,释放了哪些信号?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占全球稀土产量的7成。仅就重稀土而言,中国几乎占据90%的市场份额。4月,作为对美国对等关税采取的报复性措施之一,中国对包括镝和铽的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导致供需关系紧张,铃木和美国福特汽车曾因此暂停汽车生产。
在脱碳趋势下,预计稀土需求将会扩大。国际能源署(IEA)按照现行政策预测的数据显示,到2040年全球稀土需求将扩大至2020年的3.4倍。发达国家认为,构建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迫在眉睫。
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及其盟友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展示了在中国势力范围之外建立供应链的协调方法。特朗普在10月20日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签订了价值百亿美元的美澳稀土合作协议;26日与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签订了稀土合作协议;28日上午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签署了《美日关键矿产和稀土供应保障框架协议》。至此,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三国主导的“朋友圈”稀土供应链完美闭环。
这些协议表明,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将持续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投资战略来确保关键矿产供应。此外,这与特朗普关于关键矿产的行政命令相一致,该命令强调了美国对资源安全伙伴关系的承诺。
10月30日,《星报》报道称,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29日周三宣布,在马来西亚投资建立第二家稀土分离设施,投资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对在中国境外采购重稀土氧化物的需求快速增长。报道称该公司投资的这家新设施将耗资约1.2亿美元,每年可分离多达5000吨重稀土原料,以满足发达市场对机器人、先进技术和军事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曼达·拉卡泽(Amanda Lacaze)称,这家马来西亚的新工厂预计将于2026年4月首次投产。确保在 2026 年 4 月之前在第二座工厂商业化生产钐、钇和镥,并可根据市场动态扩展到包括铕、钬、镱和铒.
综合这些信息,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双日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超出了简单的贸易关系,是全球资源采购战略的根本性转变。这一发展展示了各国如何积极重组供应链,以减少对单一来源供应商的依赖,同时增强关键行业的经济安全。也标志着随着中国继续收紧对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日本已将自己定位在供应链多元化努力的最前沿。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供应链的成熟和加工能力的扩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这将削弱中国稀土产业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总之,日本进口澳大利亚重稀土不仅是技术里程碑,更是地缘战略宣言。它推动关键矿产从“中国中心”向多极化转型。未来,随着协议落地,这一“闭环”将重塑全球稀土供应链。
内容提要:日本双日公司首次从澳大利亚莱纳斯进口重稀土镝和铽,标志着日本摆脱对中国重稀土近100%依赖的突破。此举源于2023年日企对莱纳斯的投资协议。日本对稀土产业布局广泛,包括与美铝业建镓厂、法日合资稀土回收厂。这意味着西方国家推动供应链多元化,美日澳“朋友圈”稀土供应链闭环,将重塑全球稀土产业格局,削弱我们的稀土产业影响力。
一、重大新闻:日本首次从澳大利亚进口重稀土元素。
10月31日,《日经亚洲》报道称,日本的综合商社双日( Sojitz )10月30日首次进口了澳大利亚生产的重稀土元素。这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纯电动汽车(EV)和风力发电机马达等所需要的稀缺性较高的重稀土,以降低对华风险。此次进口标志着日本首次从非中国来源进口稀土,对国际稀土供应链重构,是一个强烈信号。
报道称,未来日本将从澳大利亚采购国内需求的30%左右的重稀土。“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的背景下,确保中国以外的稀土资源直接关系到日本的经济安全”。
日本首次采购的这批澳大利亚重稀土元素,先由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Lynas)在西澳大利亚州的韦尔德山矿山开采稀土矿,然后运往在马来西亚的莱纳斯稀土精炼厂将其分离和提炼成商业化的镝和铽,之后再运往日本。
镝和铽属于稀缺的重稀土,可作为添加剂用于提升高性能钕磁铁的耐热性。钕磁铁被用于EV和风力发电机马达。稀土方面的专家们称,莱纳斯是中国之外第一家商业化生产重稀土元素的公司。
二、探究缘由:日本企业为何能获得莱纳斯的重稀土元素?
双日能够从莱纳斯进口重稀土元素,是因为2023年,双日通过与日本能源与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向莱纳斯投资约2亿澳元并签订协议,约定将莱纳斯生产的镝和铽最多向日本供应65%。莱纳斯分别在5月份和6月份商业化分离了镝和铽,在向澳大利亚的军火企业供应了部分重稀土元素后,最近莱纳斯开始面向日本生产,双日得以首次进口。
双日在日本的稀土市场中占有50%的份额。双日首席执行官植村浩介称,双日还与莱纳斯合作,建立了中重稀土的大规模生产系统,这些稀土是下一代能源和电动汽车电机所必需的稀缺元素。
植村浩介说:“通过与莱纳斯的合作,我们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网络。我们将继续推动稀土供应链的多元化,并为关键材料的稳定供应做出贡献”。
日本在稀土产业的布局,除了进口中国的稀土一部分使用、一部分储存备用应付供应中断以及投资莱纳斯之外,还有更多。
10月22日表示,日本的JOGMEC、双日还与美国铝业(Alcoa)签订协议,决定投资参与美国国防部计划的、美国铝业公司主导的在西澳大利亚投资建设的一座年产能为100公吨的镓精炼厂。镓是半导体和国防技术的关键矿物,也受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约束。
3月17日《回声报》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参与了法日合资在法国兴建的卡雷斯特(Carester)大型稀土回收工厂举行的奠基典礼,
日本和法国分别投资1亿多欧元支持该项目。
报道称,这个由法国和日本合资的回收稀土企业设厂在法国西南部拉克Lacq,每年可回收800吨磁体,生产620吨稀土氧化物,约占全球稀土产量的15%。这个规模的稀土回收工厂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稀土回收厂。
这家法日合资稀土生产企业,预计于2026年秋季完工,并于当年年底投产。该工厂设计为以自动化设备为主,机器人将取代传统人工岗位。
三、影响深远:日本首次进口莱纳斯生产的重稀土,释放了哪些信号?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占全球稀土产量的7成。仅就重稀土而言,中国几乎占据90%的市场份额。4月,作为对美国对等关税采取的报复性措施之一,中国对包括镝和铽的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导致供需关系紧张,铃木和美国福特汽车曾因此暂停汽车生产。
在脱碳趋势下,预计稀土需求将会扩大。国际能源署(IEA)按照现行政策预测的数据显示,到2040年全球稀土需求将扩大至2020年的3.4倍。发达国家认为,构建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迫在眉睫。
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及其盟友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展示了在中国势力范围之外建立供应链的协调方法。特朗普在10月20日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签订了价值百亿美元的美澳稀土合作协议;26日与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签订了稀土合作协议;28日上午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签署了《美日关键矿产和稀土供应保障框架协议》。至此,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三国主导的“朋友圈”稀土供应链完美闭环。
这些协议表明,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将持续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投资战略来确保关键矿产供应。此外,这与特朗普关于关键矿产的行政命令相一致,该命令强调了美国对资源安全伙伴关系的承诺。
10月30日,《星报》报道称,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29日周三宣布,在马来西亚投资建立第二家稀土分离设施,投资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对在中国境外采购重稀土氧化物的需求快速增长。报道称该公司投资的这家新设施将耗资约1.2亿美元,每年可分离多达5000吨重稀土原料,以满足发达市场对机器人、先进技术和军事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曼达·拉卡泽(Amanda Lacaze)称,这家马来西亚的新工厂预计将于2026年4月首次投产。确保在 2026 年 4 月之前在第二座工厂商业化生产钐、钇和镥,并可根据市场动态扩展到包括铕、钬、镱和铒.
综合这些信息,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双日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超出了简单的贸易关系,是全球资源采购战略的根本性转变。这一发展展示了各国如何积极重组供应链,以减少对单一来源供应商的依赖,同时增强关键行业的经济安全。也标志着随着中国继续收紧对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日本已将自己定位在供应链多元化努力的最前沿。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供应链的成熟和加工能力的扩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这将削弱中国稀土产业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总之,日本进口澳大利亚重稀土不仅是技术里程碑,更是地缘战略宣言。它推动关键矿产从“中国中心”向多极化转型。未来,随着协议落地,这一“闭环”将重塑全球稀土供应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