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东渡日本的热门IP 大和民族的“三国热”何以历久不衰
日期: 2020/12/13 11:10
撰写:許陳品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开头,同时也点出了东周时期天下列国分立、终并于秦;秦亡后楚汉相争、终归于汉;到了东汉末年又有群雄并起、三国鼎立,最后西晋一统等史实,似乎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认识:统一与分裂不断的循环往复。

然而,从黄巾之乱(184年)至晋灭吴(280年)仅96年,在中国迄今长达4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不过占2%,何以“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连环船”、“赵子龙单骑救主”、“捉放曹”、“刘备借荆州”、“七擒七纵”、“挥泪斩马谡”、“空城计”、“乐不思蜀”等三国典故、成语、歇后语脍炙人口?

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近年对于开发与“三国”相关的动漫游戏,或制作以“三国”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乐此不疲,又是什么原因呢?

14世纪日本《太平记》记载三国故事

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美誉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依据《三国志》与元代《三国志平话》所撰,现存最早的刊本,乃是明嘉靖元年(1522)序刊本(嘉靖本),此后《三国演义》东传至日本,才有了后来的发展。不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哲俊指出,于日本南北朝后期(1370年代,明洪武年间)成书的《太平记》,全书已存在15处的三国故事,其中最重要的是刘备“三顾茅庐”与孔明之死:

昔异国有三人,吴之孙权,蜀之刘备,魏之曹操,三分中国四百州,其志皆一统中国。……蜀之智臣闻此,知其贤能,奏曰:‘召之,授以高爵,可任政治世也。’刘备以重币厚礼召之,孔明竟辞不就,只喜涧饮岩栖,闲度日月。刘备三顾草庵,曰:‘朕以不肖之身,求天下太平。皆非一人之安身恣欲,只为拯道于途炭,救民于沟壑。若公出良佐之才,辅朕心之所愿,天下安定,何必空待百年。夫枕石漱泉,乐于幽栖,乃为一人之身也。治国利民以致大化,乃万人之为也。’此言心诚理明,孔明无言辞拒,遂为蜀之丞相。刘备敬重孔明,喜曰:‘朕有孔明,如鱼有水。’刘备授公侯之位,其名曰武侯。天下之人惧卧龙之威,感其德皆来朝贡。

《太平记》此处和《三国演义》中刘备请孔明出山的叙述非常相似。另在叙述孔明之死时,《太平记》与《晋书.宣帝纪》基本一致,但犯了史实错误:

魏之曹操忧之,将军司马仲达统兵七十万,征讨蜀之刘备。刘备闻之,命孔明统兵三十万,拒敌于魏蜀边界之五丈原。

《太平记》

魏蜀双方对峙在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五丈原镇),时间在公元234年(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四月,但曹操与刘备已先后于公元220年、223年亡故,距离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间至少已相差14年以上,所以两国君主为魏明帝曹叡与蜀汉后主刘禅才对。

日本庆长九年(1604年,中国明万历三十二年),为日本江户时代初期,时年22岁的儒学家林罗山(1583—1657年)所读书目中出现了《三国志演义》一书;1616年,江户幕府的缔造者德川家康逝世,在他的遗言中,就交代了必须把存放在骏府(今静冈县)文库的书籍转移至水户藩、尾张藩,其中就包括了《三国演义》,证明嘉靖年间的刻本已东传日本。

不过当时一般日本民众普遍贫穷、无力购买书籍,文盲率甚高,为娱乐而阅读书籍的情况仍很少见,故仅仅只在战国大名、武士阶层和知识份子的小圈子中流传。

直到日本元禄二年至五年(1689—1692年,中国清康熙年间),京都天龙寺僧侣义辙、月堂共同使用笔名“湖南文山”,陆续出版了《三国志》的日文译本—《通俗三国志》。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中岛惠指出,随着江户时代政治社会长期保持和平稳定,百姓的经济实力随之提高,歌舞伎和落语(单口相声)等书籍作为新的娱乐方式诞生,当人们对《源氏物语》的优雅的贵族恋爱、身穿铠甲的武士之间的战斗已经看腻,《三国演义》中玩弄权术且狡诈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英雄角色,深深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加上日本民众将对镰仓时代初期的悲剧英雄源义经(1159—1189年)之同情心理,转移到了三国中最弱小的刘备、蜀汉身上。

天保年间(1836—1841年,中国清道光年间),著名画家葛氏北斋的门人─葛饰戴斗(近藤文雄)绘制75册《絵本通俗三国志》出版,更加强了三国故事的普及化。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赵莹认为,《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宏大战争场面和斗智斗勇的复杂谋略,是日本不曾有过的,对当时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包括妇孺在内的普通百姓,也都能通过栩栩如生的图画,了解三国的人物与故事。

不过,为了迎合日本读者喜好,三国人物越来越接近日本百姓熟悉的模样,便进行了“日本化”,因此在葛饰戴斗的《绘本通俗三国志》里,熟悉的三国人物与中国文臣武将模样相去甚远,其长相、服装多被改造成了日本武士的面貌。

20世纪日本的“三国热”

若说到近现代日本的三国文化传播发展,吉川英治(1892—1962年)创作的《三国志》则是完全绕不开的一环。吉川在少年时代读到久保天随的《演义三国志》后手不释卷,甚至在深夜熬夜阅读直到被父亲训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吉川作为东京日日新闻(今每日新闻)特派员,随侵华日军辗转至天津、北京采访,后又随溯长江而上的华中派遣军至汉口、华南等地旅行,亲身经历、观察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在参考罗贯中《三国志演义》与湖南文山《通俗三国志》后,吉川获得日本本土《中外商业新报》(今日本经济新闻)等五家报社与《台湾日日新报》六社联盟共同支付稿费,开始连载长达950回的《三国志》(1939年8月25日至1943年1月17日)。

已故台湾文学家黄得时(1909—1999年)回忆:“当时因中日战争正在进行中,无论台湾人或日本人都很喜欢通过中国的历史小说来了解中国人的国民性,但是中国的书籍因为都是用汉文写的,不容易了解,现在既然有用日文连载的《三国志》,所以都争着阅读。”

到了战后,从1956年至1986年30年间,在日本出版的《三国演义》全译本就有6种、摘译本4种、少儿读本9种,总计达19种。此外,还有新编本、改写本、连环画本等形式的《三国演义》近30种。以学界来说,1962年至1987年,日本针对《三国演义》的介绍入门、索引辞典、人物评传,以及应用研究等四大类书籍就有57种之多。光是著名画家横山光辉(1934—2004年)改编的连环画(1971—1987年连载,全60回),即使分为14开(45册)、32开本(60册),印刷数量就逾8,000万部以上。1991年至1992年,东京电视台以横山光辉《三国志》漫画为基础改编的动画—《横山光辉 三国志》(全47话)播出,继续受到观众喜爱,而后日本光荣公司借此开发出《三国志》(1985年起)、《真.三国无双》(2000年起)、《三国志战记》(2002年)等系列游戏,至今历久不衰。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甘怀真认为,日本历史上存在“祭祀王”(天皇)与“战争王”(幕府大将军)的二元体制,而在公元2世纪末的中国也出现类似情况,即汉帝为“祭祀王”(有名无实的汉献帝)、丞相为“战争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政治结构与日本相似。其次,日本民众普遍接触“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宗旨的《三国演义》,正好是日本战国时代结束、德川幕府统一日本之后,《三国演义》群雄割据结束、迎来大一统的历史叙事,加上三国英杰与战国时代大名、武士皆演绎出了众多传奇故事,很容易直觉地划上等号。

《三国演义》恰好迎合了日本的时代氛围,以及民众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典故的好奇,故三国故事即使东传,也能在日本发扬光大。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7/19080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