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劉幸宇: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日期: 2022/04/06 15:05
文学园地

—作家于强获日本驻沪领事馆表彰



早春二月大地回暖时节,笔者欣悉挚友中国作家协会于强会员荣获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赤松秀一总领事(大使级)颁发的“在外公馆长”表彰状。


2022年2月20日下午,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大厅内春意盎然,表彰状颁发仪式在这里举行。赤松秀一总领事(大使级)首先致辞,他对作家于强数十年来在中日文化交流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随后向于强颁发了“在外公馆长”表彰状。表彰仪式结束后,作家于强与上海痴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章坤良董事长进行了对谈,一百多位各界人士出席了表彰仪式与对谈会。


 
作家于强(左)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赤松秀一总领事(大使级)在颁奖仪式上

自1980年代,于强创作了5部中日题材长篇小说,均被翻译成日文,其中四部在中日同时出版,一部在华出版后也译成日文,由东北网日本频道连载。5部中日题材小说均在中日产生反响,这在大陆文学作品中可谓凤毛麟角。

于强的处女作小说《风媒花》是他在1984年担任安徽省马鞍山市外办领导时,以一位叫古莲云的日本战争孤儿的坎坷人生为蓝本撰写而成的。当时于强为她恢复工作,慰藉她的心灵创伤,帮助她寻找到日本亲人赴日定居。夏文宝先生将该书翻译成日文,日本著名作家伊藤桂一先生补译,1987年由日本光人社出版。日本《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许多媒体做了报道。《每日新闻》和《小说城》杂志称“中国人写战争孤儿的小说这恐怕是第一部”。于强收到日本包括文学泰斗司馬遼太郎、还有国会议员、外交官、市长、教授、僧人、市民等读者来信,许多人说读后深受感动,有的流下了泪水。小说中文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为书封面题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国许多主流媒体作了评介。安徽省人民广播电台制作了长篇连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许多省级电台播放,产生很大反响。



于强

《风媒花》在媒体报道后,有几位日本战争孤儿前来找于强,希望他帮助寻找遣返日本的亲人,其中一位叫王明的老妇和儿子恳求于强帮助寻找日本丈夫和生父,他曾经是日本在马鞍山的矿业人员。于强委托一些日本朋友帮助寻找下落,但未能如愿。他们母子二人的悲惨命运震撼了于强,他又以他们的命运为蓝本,撰写了《异国未了情》,1994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和日本日中出版社同时出版(日文版翻译为中村竜夫和上村友美)。这部小说感动了名古屋的读者柴田女士,她寄了一笔日元请于强转交书中原型王明老妇。当时中国新闻社发了这一消息,香港的《港人日报》、《快报》、《澳门日报》、《欧洲时报》等海外媒体转载。于强还帮助马鞍山市一位中日混血儿的女医生找到日本生父的下落,遗憾的是他已去世多年。于强请日本朋友帮助她和家人去日本定居。她母亲和生父的一桩“异国未了情”,于强也写进小说,令读者动容。

上海嘉定的中日混血儿朱先生阅读了于强的小说,给他去信,说自己的命运比小说中的几位主人公还要悲惨,恳求以他的坎坷人生为蓝本写一部小说。当时于强已调至上海市工作,仍多次去他家中采访,了解到他的遭遇如同著名日本电影《人证》在大陆的再现。于强与文汇报记者合写了一篇报道“《人证》——日本孤儿寻父悲惨”在《新民周刊》发表,引起上海滩很大反响。于强为实现朱先生的愿望,撰写了小说《樱花璀璨》,200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成长篇连播。日本在上海的企业家稲見春男先生阅读此书深受感动,将全书译成日文,后经本文笔者与上田雅弘先生以及濱田敏和先生补译,于2011年东北网日语频道连载,其点击率达到新高。

于强还根据从事外事旅游工作接触的人和事为背景,撰写出版了小说《翰墨情缘》,中文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文版由柯森耀教授翻译成日文,日本情报企画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日文版书名为《李海天的书法》。小说描写了一名日本旧军人战争年代驻扎在江南,迷上了当地著名书法家李海天的书法,然而李海天却不愿将书法卖给日本人,这名旧军人在日本战败后回到日本,仍念念不忘李海天的书法。中国对外开放后,他数次来中国旅游,屡经曲折最终如愿以偿。该书日文版被日本国图书馆协会评为1946回选定图书,封面印有“为纪念日中邦交20周年出版”,中日媒体对该书作了大量报道。日本芳賀弘女士撰写了《日中友好的一块巨石》发表在《上毛新闻》报纸,称“《李海天书法》成为我心中的书”。伊势崎市高橋基樹市长读后给于强来信写道:“这本书可称为日中友好的指南书”。

于强在日本经历了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日本宫城县女川町佐藤水产株式会社专务佐藤充为营救中国20名女实习生而遇难的事迹感动了于强。他顿生创作灵感,以收集的素材作为蓝本,撰写了反映3.11东日本大地震中,日本人和中国人互相关心帮助,甚至冒死相救,超越国界大爱的小说《海啸生死情》,中文版由文汇出版社出版,日文版由庆应大学吉川龍教授翻译成日文,2013年日本泰文堂出版。《中文导报》称此书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小说,也可以说是反映东日本大地震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上海作家协会一位领导阅读后给于强发去短信说“这部作品令人感动,确是一部动人的作品”。东京企业家武井先生致信于强说:“我一口气读完您的小说,小说内容有强烈的冲击力,因此,我甚至想到是不是可以获得直木奖。”

共同社上海支局辰巳知二局长三次采访于强,撰写了《经历东日本大地震 连接日中两国关系的小说家》的长篇报道,日本24家报纸整版转载。NHK上海支局塚本観知夫先生采访于强8个小时,制作了约8分钟的日语和英语专题片播放,也产生了很大反响。大阪大岡女士给于强来信说,“能看到NHK这样让人感到温暖的内容,我感觉非常有意义。”


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于2013年5月为于强举办了《海啸生死情》纪念出版会,上海电视台等上海主流媒体和日本五大媒体参加了会议,共同社、《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等也采访于强并报道,产生很大反响。

于强的五部中日题材小说,成为连接中日关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中日文化交流百花园盛开的奇葩,也是增进中日关系正能量的作品。于强在日本驻沪总领事馆颁奖仪式上说:“文学使人真善美是我创作的动力,真情和大爱是我文学作品的灵魂。”于强的文学作品正是以这种超越国界的大爱,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

作家于强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中日文化交流。他在马鞍山市担任市外办主任兼市旅游局局长期间,以马鞍山市为李白终老之地这一背景,于1989年创办了马鞍山市中日吟诗会,后来更名为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境外的来宾主要是日本吟诗爱好者。它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举办了33届,成为马鞍山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1995年于强调入上海工作后,应日本吟诗爱好者的要求,从1996年起,他在上海总策划上海国际吟诗会,日本各地吟诗爱好者前来参加,成为上海旅游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于强还四次率领上海吟诗爱好者赴日本进行吟诗诗舞交流。他创办、策划、组织的中日吟诗活动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项创新、一个亮点,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和交流。

作家于强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荣获日本驻沪总领事表彰,这正如他的许多读者所评价的那样,是“实至名归”。笔者衷心期待于强这位辛勤园丁在百花缭乱的中日文化交流园地笔耕不辍,为两国友好交流谱写更多新篇章。(作者为LXY国際交流研究所 代表)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19724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