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赵晴:陈舜臣眼中的王昌龄
日期: 21年12月4期



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

【东瀛荷风】——“秋冬自由风”文学专辑征文之十

译者:赵晴

王昌龄,字少伯。开元十五年(公元725年)考上进士。据闻一多考证,王昌龄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算起来,进士及第应在三十岁那年。不仅中了进士,他还通过了博学宏词科,作为官场精英,其前途看来是无量的。但实际上,他却屡遭左迁。王昌龄作为仕途的起点是汜水县的县尉,也曾担任过秘书省的校书郎。校书郎的官位虽然较低,却是日后有望成为干部的职位。可惜的是,王昌龄的性格并不适合做官。
——不护细行。

在所有他的传记中,都会记载这一句。评价他不拘小节,但不是所谓疏忽大意的意思。据说是有什么不检点之举。不拘小节,这也许是王昌龄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所致吧。但他到底做了什么不妥之事,所有传记中却都缄口不提。《旧唐书》说他“屡见贬斥”,可知他被贬左迁的次数不少。他曾被贬至湖南偏远地区的龙标县。江宁尚属于江南中心地区,而龙标县则是真正的偏远之地了。他的友人李白听说他被贬龙标,从远方送给了他一首七言绝句,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被收入《唐诗选》,也是一首日本读书人非常熟悉的诗。《唐诗选》中,共收录了王昌龄的诗二十一首,其中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各一首,五言绝句二首,七言绝句十六首。由此可见,王昌龄擅长绝句、特别是七言绝句的圣手。同为绝句高手的大诗人李白,也不过只有五绝五首、七绝十七首被收录于《唐诗选》,可见后人对绝句诗人王昌龄的评价非常之高。

王昌龄的诗在长安的青楼等被谱曲、传唱。收录于《唐诗选》的有“春宫曲”、“西宫春怨”、“西宫秋怨”、“长信秋词”等。另外,还有“青楼曲”,唱的是妓女从楼阁上眺望着自己爱慕的人随武皇(汉武帝)进入建章宫(汉朝宫殿)的情景。 “青楼曲”共二首,收入《唐诗选》的是第一首。在这里,不妨读一读第二首:“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候。”这首诗,作者完全是从女性的视点出发。王昌龄非常擅长站在别人的角度来阐述或描写事物。“从军行”是称为乐府题的诗,共七首,其中的三首收入了《唐诗选》。王昌龄是文官,尽管多次被左迁,但应该没有从军的经验。因此“从军行”无疑体现了他擅于感情移入的特质。举一首未被收入《唐诗选》的诗:“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何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说到做官,王昌龄做官并不算称职。因懒政、散漫,曾受到弹劾。想必,对他来说,还有比官府政务更重要的事情,导致他将整个身心都倾注于那些事情——所谓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艺术生活”,也包括在诗中运用的感情移入。他不仅和文人交往,也与振上人、静法师、素上人等僧侣有交往。与王维共游青龙寺时所作的诗中有“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等句子,颇有佛教的氛围。但王昌龄与佛教究竟有何关系,这恐怕要留作今后的研究课题了。

有关王昌龄的资料极少。除了有关出身地说法不一,甚至连族谱、父亲的名字都不清楚。尤其是,被左迁至江宁的时期也不明确。只知道收录在《唐诗选》中的那首名作“芙蓉楼送辛渐”是他江宁任职期间的作品。芙蓉楼,坐落在南京偏东的镇江月华山的西南处。镇江是渡长江的一个港口,王昌龄为了给朋友送行,竟送到了镇江。他嘱咐辛渐说,自己被贬,洛阳的亲友们十分关心。请告诉他们,我其实心情非常愉快—“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实,送别辛渐的诗还有一首,但由于第一首的结句太过精彩,第二首便被淹没了。虽然未入选《唐诗选》,却不失为是一首率真的送别诗。
丹阳城南秋海阴,
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王昌龄左迁至岭南。他再次被左迁的理由依然不明。岭南即广东。王昌龄传中仅列举了他的一个左迁之地,那就是龙标。龙标地处湖南,位于现在的黔阳县,距离贵州非常近。传记中只列举龙标一地,很可能这里是他最后的左迁之地。他在龙标作过一首七言绝句《龙标野宴》。
浣溪夏晚足凉风,
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
青山明月不曾空。

此前,即便被左迁仍表现得虚怀若谷、吟诵“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王昌龄,在龙标终于提及了远谪。其实在他心中又何曾放下过被左迁的愁绪呢。他领悟到,若要真正释怀,就要像青山、明月那样永不消失。

王昌龄在龙标任职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在他的传记中写道:“贬龙标尉。以兵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姓闾丘,名晓)所忌而杀。……”他弃官归乡,在故乡被那里的官员所杀,而被杀的理由却不明不白。他到底犯了什么忌讳,传记中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关于此事还有后话。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宋州城被敌军包围,河南节度使张镐受命前去救援。张镐向各地守军传令,也向濠州(安徽省凤阳)刺史闾丘晓发出了援军要求。《旧唐书》〈张镐传〉中有以下的记录:“晓素愎戾,驭下少恩,好独任己。丘虑兵败,祸及于己,遂逗留不进。镐至淮口,宋州已陷。镐怒晓,即杖杀之。”闾丘晓违命、滞留不发援兵,被处杖刑而死。据说,闾丘晓在处刑前曾向张镐请求宽恕,说自己家中尚有年迈父母需要赡养。对此,张镐说:“那么王昌龄的父母由谁赡养呢?”。闾丘晓闻听,羞愧无言。可想而知张镐心中对著名文豪王昌龄被人草菅性命一事是多么的愤慨。杖杀了闾丘晓,张镐事实上为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个广博文采的诗人。首先,他是艳丽宫词的作家。以汉代后宫佳丽为主题,将其身影与唐代的青楼女性叠加、融合,其作为歌曲的诗作深深地打动了人心。其次,他以塞外风光和军旅生活为主题,其诗文以勇猛、悲切之情直抵人们的灵魂最深处。虽然王昌龄并未去过塞外,但他对从军将士的艰辛却能以诗人特有的感悟,准确地表现了出来。吉川幸次郎在谈及王昌龄的那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时,曾感言:“如此清冽之极的诗与那般浓艳之文,竟是出自同一位作者。我想,这对现在的文学创作来说,亦是意义深长的,能给予现代文学以太多的启示。”(译者注:吉川幸次郎,字善之,号宛亭,日本神户人。早年曾拜杨锺义为导师,从师马裕藻、钱玄同、沈兼士,专攻中国音韵学。日本著名汉学家。)

这种“清冽”与“浓艳”之间的创作广度,我以为正反映了王昌龄所特有的、感情移入所体现的柔软与灵活吧。

《唐才子传》〈王昌龄传〉的结尾部分如此写道:
——自元嘉(〈刘宋的元号〉公元424—453年)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曹植、刘桢、陆机、谢灵运),风骨顿尽。逮储光义、王昌龄,颇从厥迹,两贤气同而体别也。王稍声峻,奇句俊格,惊耳骇目。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边境),使知音者喟然长叹,至归全之道,不亦痛哉。

(选自《随缘护花》〈中国诗人列传〉陈舜臣著 赵晴译 中国画报社)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19581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