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华 纯:汉魂终不灭
日期: 19年09月3期
——追思菲律宾华裔作家吴新钿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禅味闲话 华纯

我很荣幸来到日思梦想的菲律宾,马尼拉号称亚洲的第一大城“纽约”。我的亲属中有一位外交官曾是西班牙派驻菲律宾的商务参赞,他总是向我炫耀他每年带家属去菲律宾的美丽小岛度假。以致我的脑海里已经充满了蔚蓝色大海和澄净的天空。借这次难得的东道主盛情邀请和世华旅游文学联会进行交流学习,我想在此追思一下我很崇敬的菲律宾作家;我对菲律宾最早的印象是来自于我认识的这位菲律宾朋友,这个人就是吴新钿先生和他的太太林秀心女士。在此之前,我熟识的东南亚作家并不多。

1999年2月,新加坡作家协会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主办了“人与自然--环境文学”国际研讨会,出席此会的有五十位作家,分别来自美国中国日本台湾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其中,菲律宾作家协会会长吴新钿先生的论文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论文中介绍以色列人在沙漠中大力植树造林,植树人都是前线阵亡军人的亲属和友人,最大的一处园林是纪念在希特勒的法西斯暴力下遇难的每一位犹太人。以色列人用种植绿树来代表心意。树林在这样的沙漠国家尤其珍贵,他们甚至把任何一个回归的犹太人先安置在这样的森林里,学会从事壹项保护森林的工作。因此形成了一种精神联系。会后我和吴新钿夫妇成为好友,我在书信中得知举止儒雅的吴新钿先生曾是菲律宾某国际汽车集团、国际贸易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

接着在2000年11月,吴新钿的微型小说《定时炸弹》和我的短篇小说《再见》同时获得中国文联《世界华文文学》主办的“盘房杯”世界华文小说优秀奖。我们又在云南相遇,一起走过了难忘的文学采风旅程。

众所周知,菲律宾的华人差不多只占菲律宾总人口的2%,吴新钿先生完全是白手起家,逐渐发展多元化企业,跨国跨界,获得了成功。我很好奇,像吴新钿这样典型的商人,如何将文学奉为至宝?他身上散发着欧美文化的香氛,甚至笔名都用“查理”,体现了菲律宾社会“西化”的潜移默化。

不久,他给我寄来了一份报刊,菲律宾华人有自己的世界日报。纸张质量虽然很差,却是整整齐齐码着繁字体汉字。颇有点像解放前上海街头发行的小报。菲律宾华文文学作家协会的会刊命名为”薪传”,从1996年成立菲律宾华人作协起,吴新钿连续十几届担任会长。1979年-1989年是海外华文文学的拓荒期,菲律宾和印尼华文文学的研究刚开始启动。而在1990-1999年,菲律宾华文文学拥有了文化寻根的多重内涵,取得长足发展。诚如王列耀教授在《全球化背景中菲律宾华文文学的文化取向》一文中指出,“菲律宾处在亚洲和西方文化碰撞的最前沿。菲律宾的现实世界和文化之根都深受美国文化支配。在此西方文化强势主导的社会,菲华文学关注全球化背景中的’菲律宾的焦虑’和’菲律宾华人的焦虑’(民族通婚带来的尴尬处境和“自我”被强势文化淹没的焦虑),这是菲华作家极有意义的文化选择。”

我读到了薪传刊物的大量文章,在“菲律宾华文文艺七十年”一文中,吴新钿先生指出在发扬光大时期的90年代,因年龄、时间、环境等影响,写作人口虽减至120余人,经常执笔的仅有百分之五十左右,但各文艺园圃都已灌溉成绿洲,果实累累。

我从中看到吴会长时常组织座谈会和出席华文文学创作会议。不愧是菲华文学的领军人物,中菲两国之间的亲善大使,更是海外华文文学的薪传者。吴新钿会长还在世界日报上不断推荐我的作品,转载了我的长篇小说《沙漠风云》和中短篇小说。林秀心夫人告诉我她亲自编辑排版我的作品,令我在惊讶中十分感动。在我的印象中,吴新钿伉俪是基督教教徒,本着对上帝的信仰而待人热心诚恳,乐于施人,广结善缘。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读过他的情诗,见于1998年出版的《吴新钿诗集》,题目是《爱,永不变黄──赠爱妻心羔》:

给妳一世情长/从心底流成文字/一页页像花瓣/一张张像磁铁/好好珍藏在/银丝岁月里/翻开来重温/爱,永不变黄。

我不禁想起裴多菲的一首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山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吴新钿的诗歌同样包函了无比厚重、深切的情感,任思绪飘扬,生动地传达出爱的真意和承诺。

菲律宾诗人王勇先生在《吴新钿诗集》的〈跋〉里写道,他以“整个世界醒在/爱的起点”,作爲人生的终极关怀,见证“爱的终点/竟是自己的家/亮着壹盏/温暖的灯”。其诗除表达自己对爱的释诠外,也指出对生命圆融无碍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期许。

吴新钿在这本诗集的自序中写道:培养一颗仁慈的心,要从小开始。培养一颗热爱大自然、欣赏人生、充满爱的心,要从读诗开始。在世俗的功利竞逐下仍愿意保持心中的壹股清流,用心来写爱诗,所以我八年前重返文坛,重新学习写诗、译诗。

直至读到了这一段,我终于明白,吴新钿是一位富于社会责任心的作家,他离开商业投入写作,是要让读者受惠于有南洋风味的“融合本土,薪传生根”的华文作品。

在此篇文字行将结尾时,我要推荐这首诗:

一片又一片的/树叶/结伴飞扬//对于生命/即使再枯黄/也有枯黄的的理由/然而/落叶的方向/不是死亡/而是寻找/春天的路(吴新钿)

我刚从欧洲返回,在瑞士通往少女峰的徒步小径上,我一遍又一遍地复诵这首诗,觉得这是对逝者最好的追思和纪念。吴新钿先生已经逝世六周年了,他依旧鲜活于我心中。我们一定会继承他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真爱,用播种的爱心,用诗来见证海外华文文学发扬光大的岁月。

2019年9月2日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18422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