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汪先恩:进士与进土
日期: 15年06月2期
积水谭 汪先恩

“千万不要打死,赶出去就可以了”小子突然开口了。我便立即放下手中打虫的道具,打开玻璃大门,把飞蛾赶出去了。忽然想起他的语文书,记得有一篇讲昆虫的散文,很感人。孩子对误进家门的飞蛾有如此情怀,深感慰藉,深感教育的魅力。

青少年时期的心灵如沃土,仇恨的种子长满仇恨,慈爱的种子长满慈爱。二战前的日本课本基本是“忠君爱国” 的军国主义内容,于是许多青少年成为侵华的刽子手,成为神风特攻队的炮灰。美国占领后把日本改造成了民主国家,现在的教科书字里行间大多渗透着人性、博爱、秩序和正义。尽管日本对外仍有人居心叵测,唯恐天下不乱,但内部是一个比较文明而有秩序的社会,这无疑与教育有关。日本的语文书,必讲论语,必讲仁义。

相比之下,小子在北京读小学时的语文书,一些内容让人十分忧虑。譬如有一则表现汉字博大精深和趣味的故事,几乎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收录了,尽管衔接文字有所不同。

故事梗概是:从前有个老进士,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得意地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有个秀才(有的版本是农民)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第二天,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

礼仪之邦的教科书有这种反人性的内容,感到极度可耻,感到无限悲凉!自古讲“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中国百姓会这么缺德?

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古代领先世界,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科举制度,就是有优秀的进士。

西周分封天下时,管理天下是由天子、诸侯、大夫、士四个等级的人士组成。天子、诸侯、大夫都有土地,可世袭,世袭下来都是黄二代,必然越来越没落,士是没有土地的贵族,不能世袭,只能奋斗。皇帝中央集权制建立之后,士仍一直存在。有了科举,平民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士族,参与国家治理,社会矛盾就会缓和。古代知识分子,大致经历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难关的会考,逐级选出秀才、举人、最后竞争进士。

科举制度也有瑕疵,但考上进士的绝大部分是人中龙凤。从隋朝606年至清末1905年,约1300年间,只诞生约11万名进士,第一名进士叫状元,约700多名,平均一年只有84名进士。科举制度确定之后,历史上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文学家等杰出人士,大都出自进士。房玄龄、王维、颜真卿、贺知章、王昌龄、白居易、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杜牧、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等这些进士光照千秋,尤其是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澈同年考中进士,成为千古美谈,主编《四库全书》的纪晓岚进士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可谓功德无量。

进士就是朝廷命官,考上进士就得赴任,呆在乡里的几乎没有。士大夫们从小读仁义之学,明礼义廉耻,心怀天下,讲先天下之忧而忧,怎么可能鱼肉乡里?中国古代社会向来崇敬有真才实学的人,秀才都受到广泛爱戴,何况进士,有进士时代的社会决不会仇视进士,如有父子同为进士,更是同族或同乡乃至普天下的喜庆之事。

编写这个故事的人,估计是连乡试或大学都通不过而仇恨社会,心里歹毒,那种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造反者。但把这个故事,编入小学生读本不知是些什么人干的。可以肯定,出丑的决不是那位虚构的老进士,而是中国大陆的教育。

一个提倡诅咒进士进土,婆媳失夫的社会是令人担忧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15942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