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祝君波:不息的生命:为老八路黎鲁同志新书《走出碎片化》作序
日期: 19年03月2期 评分: 10.00/1
作者:祝君波 

作者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兼朵云轩总经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黎鲁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今年99岁了,春节前我去给他拜年,意外的是老黎依然行动自如,思维敏捷。墙上挂着他新绘的山水画,细笔山水那一路,绘得一丝不苟,桌上则放着一叠文稿,包括他新作在内共60篇的一本书稿。房间依然朴素,虽是冬日,也未开空调,他就坐在朝北的书房修改他的稿件。春节他与我们几位老部下有一次餐叙,席间黎鲁很少动筷,他在抓紧时间与我们交流,说他的书稿,谈他参加革命的经历,进城后目睹新的变化与曲折。看得出,他在不停地思考。春节以后,他让人把这些书稿中他认为比较满意的《思而不学散记》带给我,在电话中问我能不能看一看,征求意见,更希望帮他扩大些影响。这不为别的,只是出于“该担当”。



作为黎鲁同志的后辈、下级,能为他的书推荐为文当然是莫大的荣幸。



黎鲁同志于1938年参加革命,正宗的“三八式”老八路。记得80年代某年国庆节,碰巧我们两人在康平路83号值班,就有了一次神侃,问起他的革命经历,他跟我谈了很久。他是1938年在上海入党的,以后担任过大夏大学地下党的支部书记,经历过腥风血雨的斗争。1942年到了江北抗日根据地从事部队的文教工作,当过教员、宣传干部,我看过他刻的红色木刻画、编辑的报刊,粗糙但很有生活气息。

许多参加革命的人是“逼上梁山”,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或遭受什么迫害与不幸。而黎鲁是另一种情况,家境良好,有钱供他读上海美专、大学,原本可以毕业求职,过完顺顺当当的人生。但黎鲁是读书人,看了进步的书走上了要推翻国民党统治的道路,并且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属革命部队中的知识阶层。这部分人不是没吃没喝来革命的,他是读了书知道了苏联,知道了马克思,知道还有更美好的社会,于是就怀着理想来革命了。因此,黎鲁同志以及很多类似黎鲁的老同志有一个特点,爱思考,今天,对革命中的曲折更敏感。他们总是要想问题,要上下求索。当年他坦诚地告诉我,从地下党到了根据地以后,对部队的一些现象不习惯。在他原来的脑海中,根据地是无限美好的。这与我读到一些知识型干部到延安时的有些不适应是差不多的。大约十年前,我读他的《穿越南北中》一书,内有一部分“车轮上的思考”,写他80年代单骑行万里,骑自行车游历祖国山山水水途中的思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读了知道他退休以后的心一直不平静。这正是由于遇上了风雷激荡的大时代,亲身经历于斗争的漩涡,这也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黎鲁博览群书,记忆超凡,古今中外,无不通晓。我任他秘书的几年,深知这一点。这次读他的这本新书稿内的《思而不学散记》,从中可见他在结合自己所经历的革命生涯,认真地读书,尤其重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很多著作,甚至上溯黑格尔、费尔巴哈。文章的字里行间,呈现出他对革命的忠诚,对历史深刻的反思。他的态度极为严肃、极为虔诚。他是革命功臣、是胜利者,而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也就是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而他自己在求索,在寻找很多问题的答案,试图理出一个头绪。黎鲁同志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对自己经历的事业从不动摇,但我又佩服他思考得很深入、很严肃。一个应该安享晚年的人在思考一些沉重的话题,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认真的说,一个民族停止了思考,就会陷入僵化,就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我也是深信这一点。



从这次出版的《走出碎片化》,看出他找出了自己深思后的答案。就是全面地、历史地分析问题,而不是碎片化。从而才得以对中国的近代历史有一个重要的认识。我只是重点读了其中主要的《思而不学散记2014—2017》这篇长文,才知道他的思考以大量阅读为基础,有思考的高度、明晰的选择和结论。涉及的专题极为广泛。如对世界的哲学认识、从资本运作到商品交换、中国革命、建设与革命、战争与和平、全球化等等,行文天马行空,旁征博引,充满了激情和气势,也跳出了我们常见的那些理论文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黎鲁同志以及他的这本书,为我们树立了思学统一的光彩样板。最近,他告知我,已把交给我看的一整篇《思而不学散记》分成十二篇文章,于今年六月上旬起,在“新浪博客”陆续发表。他这些发自内心的“思”而又关乎世界、国家、人生的见解,使我阅后感叹再三。这也启发我们:人的躯体会老去,而精神可以不朽。

全书60篇文章,有好多是为别人写的序言,有艺术评论,有发言稿和通信,文体并不统一,但它确是一位老革命的繁杂而又和谐的内心记录,折射出时代发展的某些过程。希望有幸见到的读者认真地读一读。



时光在流淌,革命的一代将离我们远去。记得黎鲁同志到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轩)任总编辑时才50多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而奋斗。如今他也年届百岁了。黎鲁同志这样的高龄依然勤于学、敏于思,并且亲笔写下这么多的新文章,一如他在位时大多亲自动手写文章、不劳秘书的风范。这些文字和他的风格是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珍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1/18113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