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18个沿岸城市联手推广“世遗”旅游(组图)
日期: 14年07月2期
18个沿岸城市联手推广“世遗”旅游(组图)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主席——阿勒萨尼公主敲下木槌,中国大运河成功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成为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
 
6月24日,由京杭大运河沿线的18个城市代表齐聚杭州,借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这股东风,趁热打铁,正式成立“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成立大会由国家旅游局指导,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旅游局主办,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承办。

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始凿于春秋,奔流了2400多年,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人工大运河。大运河的申遗成功,为打造贯穿南北,融合自然、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线性文化旅游遗产提供了最为有利的契机,沿线的6省18个城市将成为中国旅游对外展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全新区域合作平台,力争推出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市场吸引力强的国际旅游专线,对提升大运河城市旅游整体形象,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成立大会上,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首次统一亮相。会议发表了《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杭州共识》。联盟将在未来3-5年内分阶段实施区域市场联合推广的“十个一”工程:一个联盟、一本画册、一组旅游线路、一组运河美食、一部形象片、一组旅游节庆、一个专题网站、一本通关文牒、一组特色纪念品、一名运河形象代言人。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表示,运河申遗是一项追忆历史、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战略性工程。但一个成熟的旅游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沿线城市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拼搏和努力。

京杭大运河曾经让周游列国的马可•波罗赞叹不已,乾隆皇帝更是沿运河屡下江南。两千多年后,大运河申遗成功,沿岸18个城市将如何开发包装大运河旅游产品成了一大要事。

专家指出,运河旅游是目前中国入境游产品的最好补充,将被打造成除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之外,我国第三条世界级旅游线路,成为吸引世界游客的一张“大名片”。

八成受访者担心“世界遗产”过度开发

中国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多国和多省联合申遗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区域意识的加强,也吸引了更多国人关注文明遗迹。但也有人担心,“世界遗产”的名头未必都是好事,有的地方直接算“经济账”而非“保护账”。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联合进行一项调查(17864人参与)显示,75.9%的受访者认为成为世界遗产是让世人了解相关历史的好的载体;49.7%的受访者相信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会促进相关区域的合作发展。同时,也有83.7%的受访者担心一些地方可能将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导致破坏性开发。

本次调查中,90后所占比例为34.2%,80后所占比例为47.9%,70后所占比例为9.1%,60后及以上所占比例为8.8%。

显然,人们最关心运河申遗成功到底能带来什么?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目的,运河杭州段开通了以运河为中心的水上旅游线路。此前的一项数据显示,运河水上游线接待客人数从2003年的6819人次增加到了2009年的59093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幅约162.06%。

有专家提出,不要将运河文化简单化、商品化,也不要随意“打造”运河文化。有专家指出,调和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时,首要原则就是要尊重历史和自然,以合理的方式让文化遗产延续。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4/15396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