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童明康:以平常心看待申遗(组图)
日期: 14年07月2期
童明康:以平常心看待申遗(组图)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作为线路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又一次刷新中国世界遗产总数的同时,也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类型。

近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接受采访,介绍了两处遗产。

童明康表示:这两处遗产有一个以往遗产都没有的共同的特点,都是跨省、跨地区、跨国家的巨大的文化线路遗产。它们的列入,丰富了中国世界遗产的类型,而且也开创了中国世界遗产之最。

大运河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在春秋战国、隋朝及元朝时期都曾经历过大规模兴建。依据历史分段和命名习惯,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这些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公顷。

“活态”文化遗产是大运河遗产的显著特征。山东济宁以南的部分仍在通航,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他一些河道转变成为景观河、灌溉河、排涝河,在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大运河的“活”还体现在它始终是一条不断发展变化的运河。历史上,因为黄河改道等自然原因,大运河就曾多次变迁。近代以来,随着传统功能部分退化,运河使用功能发生变化,管理维护设施不断更新,运河沿线城市面貌也持续改善,而这些变化共同为大运河作为活态文化遗产的价值做出贡献。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活态”遗产持续利用是大运河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童明康表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2006年、2013年国务院相继将京杭大运河和大运河整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国务院批准开展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大运河保护成为国家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国务院指导下,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牵头,沿线8省(市)和国务院13个部门建立了跨地区、跨部门协商机制。大运河沿线35个城市还建立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制定《大运河遗产保护联合规定》,进一步确保大运河遗产得到整体保护。

童明康称,最关键的还是要以平常心看待申遗。世界遗产实行限额制之后,一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文化遗产和一项目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申遗有两个倾斜:一是向十年内没有申报世界遗产的国家倾斜,二是向十年内没有成功的国家倾斜,所以申报世界遗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每年都有申报而且年年申报成功。所以,全社会应以平常心看待申遗,申报成功我们当然高兴,偶尔申报被延迟也不必丧气,不要因为申遗脚步的放慢而影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毕竟,对于遗产的最突出普遍价值没人否认,毕竟保护文化遗产,使之能够传承子孙后代,使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得到提高,才是我们申遗的目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4/15396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