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后醍醐天皇与“建武中兴”
日期: 09年03月2期

■ 子 初

后醍醐天皇在历史上属于皇族中的另类,在武人掌握政权成为社会共识之后,其恢复皇权行动在当时也被看作谋反,由此导致数百年的皇位正统之争,甚至在战后初期出现了争夺皇位的平民人物。

镰仓幕府武家政权成立后,以天皇为中心的公家政权不甘心大权旁落,后鸟羽上皇曾在1221年发动讨幕的承久之乱,结果兵败被流放荒岛。朝廷仍然是上皇主持院政,但幕府决定皇位的继承以及主持院政的上皇。围绕皇位及皇室所属庄园的继承,皇室逐渐分为持明院系及大觉寺系两派。1317年,在幕府的劝告下,两派协商决定轮流出任天皇,幕府也表示不再干预皇位的继承。1318年,大觉寺系的后醍醐天皇即位,正值31岁大好时光,身体健壮,据《本朝皇胤绍运录》记载,共有17皇子、15皇女。人多势众,欲望自然就大,而且深受大陆宋朝朱子学大义名份的影响,渴望恢复天皇直接统治天下的大好局面。上台之初便立即停止其父后宇多上皇的院政,亲自掌权,录用人才,并利用幕府权威下降、恶党(强盗)盛行之际秘密进行武力倒幕活动。

为达到推翻幕府的目的,后醍醐天皇无所不用其极,首先解散传统的合议体制,采取恐怖的专制制度,而且重用异端佛教人物,即律宗立川流的文观和尚。该宗派信奉男女交合淫欲极端便成佛,其举行的无礼讲经常是男女裸体饮酒欢乐,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祈祷佛力降伏幕府。文观和尚曾因此被幕府流放到硫磺岛,幕府倒台后回到京都,并成为后醍醐天皇身边的重要谋士。实际上,后醍醐天皇更多的是利用无礼讲这种秘密结社的形式进行倒幕活动,但幕府很快嗅到其中的味道,将天皇的两位宠臣逮捕,并流放到佐渡岛,史称正中之变,时为1324年。

后醍醐天皇毫不灰心,再接再厉,再加上数次立自己儿子为皇太子的计划均被幕府拒绝,更是怀恨在心。反正儿子多用起来方便,先是派护良亲王、宗良亲王到延历寺发动僧兵反对幕府,计划再次泄密,天皇被迫逃出京都。恍惚之间梦见大树下有面南的空椅,自己圆梦为楠木,并得知附近有一恶党首领楠木正成。晋见天皇后,楠木保驾心切,遂以游击战的方式对幕府开战。但幕府很快抓到后醍醐天皇,这一次毫不客气地将其流放到隐歧岛,数名近臣被斩首,持明院系的光严天皇即位,史称元弘之变,时为1331年。

尽管如此,各地武士的反幕府运动开始高涨。护良亲王在近畿山区招募武士,播磨(今兵库县)豪强赤松元心起兵响应。在荒岛上闲呆了近一年的后醍醐天皇寻求机会逃到伯耆(今岛根县),并集结了许多武士,镰仓幕府在1333年派大将足利高氏前往镇压。足利家族祖上是源义家,曾留下遗书预言家族七代之后将获得天下,但到七代孙家时时姓足利,也许因此缘故未能完成宿愿,愤而自杀,只好将这一重要任务嘱托给其后第三代。三代恰值足利高氏,因而借口父丧期间幕府命令自己出征而反戈一击,转而支持后醍醐天皇。结果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回到京都,废光严天皇,重登皇位,改元建武,实施新政。

新政不到三年便告失败,其原因是权力过于集中,听信后宫谗言,赏赐严重不均。重要的政务完全由天皇本人决定,并亲自签发每份土地所有权证书,难以做到客观公正,有些费力不讨好。流放海岛时有一宠妃阿野廉子相伴,并生几个皇子,因而内奏的功效也过于强大。不仅宫卿贵族获得较高奖赏,即使内宫的伙头军、清扫妇、宫廷艺人、端茶倒水者也人人有份,结果引起武士的强烈不满。更为甚者,廉子为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成为皇太子,在枕边拼命诋毁功劳最大的护良亲王。本来护良亲王已察觉到足利尊氏(因倒幕有功后醍醐天皇将自己名字中的字赐予足利高氏)的野心,主动就任征夷大将军的职位。但在兼子和尊氏的联合攻击下被流放镰仓,羊入虎口,为尊氏之弟直义所杀。另外,后醍醐天皇还计划大兴土木,修建内宫。

尊氏担任征夷大将军的要求遭到后醍醐天皇的拒绝,双方最终翻脸,经过几次较量,尊氏占领京都。尊氏废黜后醍醐天皇,另立持明院系的光明天皇即位, 1338年正式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此之前的1336年,被废黜的后醍醐天皇男扮女装逃出京都,在乃良南部吉野山组成另外一个朝廷,并声称自己拥有真正的三件神器,因而是皇室正统,从而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最初两年南北朝尚有战事,但支持南朝的北斺疠騛、新田义贞等相继战死,133952岁的后醍醐天皇去世后,南朝失去与北朝对抗的实力,但因足利兄弟争权夺利,南朝又坚持了数十年。1392年,在幕府的呼吁下,南朝后龟山天皇回到京都,将象徵天皇权威的三件神器交给北朝的后小松天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南北朝对立基本结束。但幕府并没有履行两派皇室轮流出任天皇的约定,而是以不断迫使南朝皇族成员出家为僧的方式使其不能继承皇位,结果引起南朝皇族的怨恨和反抗,成为室町时代社会始终难以稳定的一个因素。

尽管后醍醐天皇没有达到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但其历史影响深远,其中之一便是正统之争。最初提出南朝正统论的是江户时代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编著《大日本史》,其理论根据是便是拥有三件神器。著名学者赖山阳的《日本外史》也持相同观点,结果对明治维新的志士们影响很大。但由于明治天皇属北朝系统,因而近代初期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均主张两朝并立论。

1911年,受审的大逆事件主犯幸德秋水在法庭上辩护说当今天皇是窃取神器的篡位者子孙,因而刺杀明治天皇无罪,引起轩然大波。狼狈不堪的政府只好动员天皇出面裁决南朝为正统,北朝历代天皇不列入皇位系谱,仅享受皇室待遇。同时,判定足利尊氏为乱臣贼子,楠木正成为忠君模范。主张南北朝并立并编写《普通日本历史》官方教科书的喜田贞吉博士被解除京都帝国大学教授职位,桂太郎内阁也因此总辞职,舆论讽刺为死正成打倒活首相

受其影响,1945年战争结束后,昭和天皇宣布自己是人而不是神,结果引出许多皇位竞争者,主张自己是南朝天皇的后代,有充分的理由继承皇位。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名古屋杂货店经营者熊泽宽道,占领军也推波助澜,媒体大肆炒作,追随者众多。最终闹上法庭,结果不了了之,裕仁因表现不错,继续稳坐钓鱼台。

天皇终究是象徵,有一个摆在那里即可。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9931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